增信心·促发展丨2024江苏体育亮点城市巡礼——连云港:新发展、新提升、新增长
2024年,全省体育战线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同心协力、拼搏进取,推动体育事业发展取得了新成就。
新年启新程 追梦向未来,2025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江苏省体育局微信公众号推出《增信心·促发展》系列专题,回顾江苏各设区市体育系统2024年工作亮点,展望2025年谋篇布局。
今天一起来看看,为发展体育事业,连云港体育怎么做!
2024年
全民健身取得新发展
截至目前,连云港已建成健身站点4059个、体育公园57个,健身步道总里程达900千米,15个公共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对市民开放。
2024年,开展大众体育联赛“三大球”、海陵湖龙舟赛、“村BA”、村乒联赛等比赛300余项,参加群众达50万人。
常年参加体育锻炼人口比例达41%以上,国民体质监测合格率达93.5%、居全省前列,城市社区“10分钟体育健身圈”服务功能不断提升。
竞技体育取得新提升
推进省运会场馆建设,市体育中心等市、县区、功能板块、高校新建改建场馆序时推进。
参加省级53个项次的比赛,获得100金、124银、117铜的成绩。举办省级以上赛事28项,积累了办赛经验,为做好二十一届省运会办赛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体育产业取得新增长
成功承办长三角体育休闲体验季活动,举办“亚洲杯”铁人三项赛、“山海骑缘”自行车赛等以“山海岛城”为脉络背景的特色赛事。
新增连云港神鹰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苏云医疗器材有限公司体育领域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2家,同时中复神鹰碳纤维有限公司还被国家体育总局认定为“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连云港市全民健身中心、灌南恒基广场被授予第七批省级体育服务综合体;东海青松岭体旅融合森林公园被评为江苏省体旅融合发展优秀案例,“探秘西游圣境”山海相拥休闲文体之旅被评为长三角地区体育旅游精品线路。
相继举办锦屏山滑翔伞、刘志洲山山地自行车赛等赛事进景区活动15项。
2025年
2025年,连云港体育将紧紧围绕二十一届省运会“办赛精彩、参赛出彩”的总体目标,深化体育改革,全力推动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协调发展,为奋力谱写新港城现代化建设新篇章贡献体育力量。
2025年,连云港体育目标新改建省运会配套场馆2025年6月前全部交付使用;新建各类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4.15平方米以上;举办各类竞技体育赛事和全民健身类赛事;参加省级锦标赛、冠军赛金牌力争突破;扩大体育产业规模。
加快推进省运会各项筹备工作
扎实推进场馆建设,新体校投入使用,市体育中心和各县区功能板块、高校场馆建设确保在2025年6月前完成;全力推进备战参赛,全面实施青少年体育“5621”计划,抓实青少年体育训练基础,巩固和拓展学校、体校、社会体育俱乐部三大阵地,推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全力推进竞赛组织水平提高,加强竞赛团队建设,全面提升市县区办赛专业化、规范化水平。
不断满足市民多元化健身需求
完善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新改建体育公园5个,推进实施嵌入式公园、绿地改造30处。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举办全国射箭、羽毛球U系列赛等高水平赛事30项、市民喜闻乐见的“村超”、“村乒”、“村BA”和社区运动会500场次以上,贯彻落实《加强足球发展重点城市建设推动全省足球改革的实施方案》,广泛开展市级足球联赛、“市长杯”中小学生足球联赛,积极备战江苏第二届城市足球联赛;继续举办山地越野、环湖骑行、“三大球”等十大大众体育联赛,健全市品牌赛事体系。构建运动促进健康新模式。推进市全民健身运动促进健康中心常态化运营,推动县区体卫融合健身指导站建设,构建市、县(区)、乡(镇)、村(社区)四级运动促进健康中心,落实常态化市民体质监测,普及科学健身知识和运动技能。
持续赋能体育高质量发展
坚持开门开放办体育,完善竞技体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坚持体育惠民,健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开展“国球进社区”、“你点我送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等“微改革”。提升“10分钟健身圈”覆盖率。推进体育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更多体育企业进入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及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行列,培育多元市场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