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艳青:比别人多坚持一点

发布时间:2024-07-15 17:29浏览次数:

  她是蝉联奥运女子举重金牌的世界第一人:“我的优点——稳,平时训练的时候举不起的重量,每次比赛我都可以超水平发挥,本来高手过招之间就是相差这么一两公斤,何况你在赛场上有这种王者气质,我上去谁都不惧。”

  她经历了三次退役,又三次复出:“决定要复出训练的时候,我把所有的一切的顾虑、一切的压力全都舍弃了,既然选择回到举重台上,就不必再去想那些东西。”

  身份在转变,她的信念却从未动摇:“我感觉运动员(的经历)是我一辈子最大的财富,我就在想其实也很简单,就是比人家多坚持一点点。”

  在很多人眼里,陈艳青是个“举重天才”。1990年,11岁的陈艳青被选入苏州市业余体校进行举重训练。通过日复一日的刻苦努力,1994年,她就站上了首届亚洲青年女子举重锦标赛的舞台,获得了运动生涯的第一枚金牌。1995年,陈艳青入选了国家队,之后接连获得全运会、亚运会、世青赛、世锦赛等多项重量级赛事冠军,举重事业达到了第一个高峰。

陈艳青 海报.png

点击播放视频

  陈艳青:在2000年之前,我感觉自己一直是顺风顺水,你到了什么年龄,举到了多少重量,取得了什么成绩,就去参加相应的什么比赛,我在97年的时候(获得)全运会冠军,同年(获得)世界冠军,第二年(获得)亚运会冠军,99年的时候(又获得了)世界冠军,那个时候的年龄才21岁,对运动员来讲是黄金年龄。

  也就是从那时起,陈艳青开始将目光瞄向更大的舞台——她开始憧憬着自己的第一届奥运会。然而命运似乎和她开了个玩笑,2000年的悉尼奥运会,她遗憾地落选了,一时之间这样的结果让她难以承受。

  陈艳青:对,是我人生21年当中最大的意料之外的打击,回到家奥运会我都没有看,整天戴了个大檐帽,感觉自己没脸见人,心情非常低落,感觉自己付出了怎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对整个世界可能产生一些悲观的想法。

  这次落选给陈艳青带来了沉重一击。此后,在教练的安排下,她参加各种比赛,但始终没能找回自己的状态。曾经人们眼中的“天才举重少女”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在九运会上,她又一次与金牌无缘。失落的陈艳青决定换个环境重新审视自己的职业生涯,她选择了退役进入校园。

  2003年,江苏女子举重队面临新老交替、青黄不接的状况,队伍需要有一位能起带头作用的领军人物,于是省举重队的负责人和教练团队找到了陈艳青,一次次和陈艳青谈话,在这个过程中,陈艳青也看到了自己内心对举重那份难以割舍的牵挂。2003年11月,陈艳青决定复出。她投入高强度的训练,为了自己的梦想全力以赴。

  陈艳青:当我决定要复出训练的时候,我把一切的顾虑,一切的压力全都放掉了,你既然选择回到举重台上,你再去想那些东西干什么,你必须放弃。

  9个月的努力备战,陈艳青有了更大的进步。她如愿出现在了雅典奥运会的赛场上,开启了她的第一次奥运之旅。

  在雅典奥运会的女子举重58公斤级比赛中,厚积薄发的陈艳青力挫群雄,以抓举107.5公斤、挺举130公斤,总成绩237.5公斤赢得了58公斤级女子举重金牌,这枚金牌是中国国家举重队在雅典奥运会上夺得的第一枚金牌,也是江苏省女子举重运动队在奥运会史上夺得的第一枚金牌。

  陈艳青:等到拿到冠军了,当时感觉(脑子)一片空白,时间过得太快了,我终于拿下来了,其他的还来不及去回味,反而等到过了几个月,人慢慢沉淀过后,再想想这么一路走过来真的不容易。

  主持人:当你站到冠军奖台的时候,有意识到自己是奥运冠军了吗?

  陈艳青:我真的没有想到过,等到给我庆功的时候,我就在想,去年的现在只是学校里非常普通的一个大学生,说实话我一直认为我自己是一个很平常的人,只不过是在举重上取得了比别人好的成绩。

  雅典奥运会后,那个自信霸气的陈艳青终于又回来了,2005年在江苏举行的全运会上,她以总成绩255公斤赢得金牌,并打破了该级别的抓举世界纪录。

  陈艳青:04年的时候,是战战兢兢地拿到了这块奥运金牌,但是05年不一样了,在我的地盘上我有充足的时间去恢复训练,所以05年其实是我运动生涯当中成绩最高的一次,总成绩255公斤。其实那个时候也没有考虑到08年,我在04年的时候拿到冠军,其实又想回到学校。

  2005年陈艳青第二次选择了退役,回到苏州大学攻读本科学位。

  陈艳青:上大学的时候我跟这些同学在一起,每天5堂课,8:00-12:00,之后上晚自习,我感觉很有规律,自己学到了很多,心终于沉淀下来。我其实很享受这种生活,虽然也很累,因为我有时候还帮队伍带运动员,5点多就要起来,整理好7:30到学校,然后下午还要带训练。

  在紧张学习的同时,陈艳青还协助举重队,作为教练带领年轻队员训练,从运动员到教练的身份转变,也让她对举重运动也有了更深的理解,也体会到教练的不易。

  2008年,奥运会第一次来到中国,来到北京。在家门口参加一次奥运会,成为了陈艳青和很多运动员共同的梦想,于是已经退役的陈艳青再一次复出。

  陈艳青:说实话我04年的时候去,其实是打得人家措手不及,我那时候的心态也是没有说一定要拿奥运冠军,我的目标就是去争取,所以那个时候的心态其实是很放松的,但是你那个时候(08年北京奥运会)就是个目标了,大家都盯着你打了,反而是一种无形的压力,大家知道你陈艳青是为什么奔这个目标去的,你就在明处了,你的弱点是什么?我的年龄太大了,被人家讲是老运动员,也是一种无形的压力。其实25岁过后,我们的生理年龄、新陈代谢、体力完全是不一样的,竞技状态全都下来了,一个是体力,我上一堂强度课,按照以往我在2000年的时候,可能两三天就恢复过来了,但是我从06年开始,我感觉我一个星期都恢复不过来,非常累;还有体重,我14、15岁左右的时候是58、59公斤级,到了27、28这个年龄,已经从少年时期步入到快中年时期,还是要保持体重,但新陈代谢已经完全下降了。所以我那个时候戒零食,我喜欢吃水果,连苹果都不敢吃,酸奶按照正常来讲也是健康食品,对吧?但是也不能吃,因为每天要称差不多四五次体重,米饭这种碳水根本不敢吃。我们的国家队的伙食非常好,但是我只能拿个盘子,我可以吃的东西就是一些青菜、白煮虾。

  其实这是很简单的一件事情,但是越简单你越难坚持,因为你天天会碰到这种情况,一日三餐你必须克制住自己,一边是这么大的诱惑,一边你还有这么大的运动量,这对我来讲是个难关。

  已近而立之年再次复出,陈艳青不仅要通过刻苦训练来保证自己的状态,还要避免受伤。

  主持人:您运动员的生涯当中好像很少受伤?

  陈艳青:其实就是科学锻炼的结果,我为什么受伤得少,可能就是技术动作好,按照物理的着力点,该是你腰用劲,你不能去肩用劲,这样身体就不会松,就不会受伤。我的技术应该在国家队当中是排前三名的,技术好就可以避免很多伤病。

  无论复出的道路多么艰辛,在陈艳青的心里,参加北京奥运会的信念从未动摇过。

  2008年8月11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举重馆,陈艳青气定神闲,在全场观众的助威声中,她6次试举全部成功,以抓举106公斤、挺举138公斤、总成绩244公斤收获了她职业生涯中分量最重的一枚金牌,并刷新了挺举、总成绩奥运会纪录,成为举重奥运史上首位蝉联冠军的女运动员,更让人惊讶的是陈艳青领先亚军的优势达到了惊人的17公斤。

  陈艳青:08年奥运会的这场比赛,其实某种程度像我那次全运会一样,在自己家的主场比赛,所以有这种心态在,我彻底放开紧张,我知道怎么去克服紧张。我在想人家之前在队内的时候,大家争取的时候也要评价我的弱点是什么,老运动员体力下降或者什么东西,但是我的优点——稳,平时训练的时候举不起的重量,我每次比赛都可以超水平发挥,人家只能拿到9成、95成已经好得不得了了,我基本上都是百分之百甚至百分之105这样子,本来高手之间过招就是相差一两公斤,何况你在赛场上,我自己现在有时候看很得意,感觉有种王者气质,我上去谁都不惧,眼里没有任何人。

  我一直形容我们举重台像一座高山,前面有各种干扰,像摇臂、闪光灯、喊声,可能还有一些对手会扰乱你的节奏,但是我在北京奥运会的时候,我就什么都没有(多想),我在想怎么按照动作的节奏把它举起来,我比赛之前无数次地在脑海当中演练第一步怎么做,第二步怎么做,成功的路线6次,我全都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下来了,所以比赛的结果就理所当然。

  主持人:真的就看你的比赛就觉得特别过瘾。您觉得您取得这么好的成绩,背后的原因主要是什么?

  陈艳青:我现在也在总结,包括我结合我现在的生活,还有工作,人到中年了,面对家庭我很感激,虽然在运动员的时候老是讲“我不练”,各种各样的抱怨,但是我感觉运动员(生涯)是我一辈子最大的一个财富。我一直在跟我的孩子讲我的经历,希望他能从当中传承到一些(精神)。我在思考成功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比人家多坚持一点点,打个比方,我们每天的训练量你必须要达到多少,有的人他计划10组,可能就完成7、8组,后面3组完成不了,我一定要把10组完成了,比人家可能多了3组;还有的人可能晚上看小说或者什么,12:00睡觉,我到9:30必须睡,我睡不着也得闭着眼睛,我不能做其他事情;还有的人因为级别变化,忍不住想吃口冷饮或者饼干、甜点,但是我的房间里什么东西都没有,就忍住,就是不吃,我尽量把它做成,完成任务,没有按照自己的一些喜好去放肆,可能就这么一点坚持。

  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陈艳青正式退役,彻底告别了运动员生涯,她先后担任苏州市体育局副局长、苏州市妇联副主席,虽然身份在变化,她却依然用着同一种状态在奋斗,就像她自己说的那样,只要决定付出,就一定会全力以赴。


[暂无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