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第4053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4-06-27 15:44浏览次数:

顾小晶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关于切实加强省体校管理关心关爱未成年运动员的成长》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各级各类体校是承载青少年运动员训练的基础阵地,是我国落实奥运争光计划的重要支撑。近年来,省体育局高度重视省少年业余体校建设,着眼青少年运动员健康成长、文化学习、训练管理、业余生活等,加强规范管理,推进体校高质量发展。

  一、关于保证晚自习质量提高文化素质的建议。2022年12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的实施意见》(苏政办发[2022]83号),专门要求训练单位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管理,严格落实运动员文化教育工作责任,明确分管负责人和职能部门,落实专人负责运动员文化学习。为打好运动员文化教育基础,目前,南京体育学院附属学校承担青少年运动员的文化学习任务,在青少年运动员教学方面已建立标准化教学管理机制,落实任课教师“备、讲、批、辅、测”等日常教学工作环节的管理;开展每日教学督查,教学管理人员深入课堂听课,检查期中、期末考试情况,每学期结束检查教师教案、教学进度、考试质量分析等材料。建立教学“日日清”制度,对没有完成当天学习任务的学生,及时进行教育并监督完成。完善《附属学校学生课后学业辅导工作方案》,遴选优秀研究生为因参加比赛而缺课学生开展补课。组织开展“教学开放日”活动,邀请各竞技训练二级学院文化学习管理人员进入各班听课,了解教学情况,课后召开教学反馈会。

  二、关于丰富运动员业余生活让他们不感到孤单的建议。近年来,省业余体校十分重视运动员业余生活,利用“五四”青年节、国庆节等重要节庆,开展国旗下的讲话,持续开展常态化爱国主义教育;南京体育学院附属学校还与体育教育与人文学院合作开展“争做新时代好少年”主题德育微课;召开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班会,开展法制宣传黑板报评比,与关工委携手开展“小康大美”和“小康之路”征文活动;举行国家公祭日主题活动等。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全年开展了生动活泼的系列德育教育活动:“学习之星、进步之星、勤勉之星”评选活动、小学生“古诗配画”主题活动等十多项系列活动。系列主题活动教育引导青少年运动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他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同时,大力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努力构建有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以“三全”育人为思路创新校园文化建设。小学部以“快乐六一,健康成长”为主题举行六一儿童节庆祝活动,开展新生入学暨开笔礼仪式,以传统的“开笔礼”仪式让学生深刻感知传统文化;中学部开展主题征文活动,举行高三毕业典礼。建设学生阅读之家,订阅适合学生阅读的杂志,开展象棋教学、比赛活动,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开展“奋斗之星”、“学训双优标兵”评选及表彰活动。

  各学院、优秀运动队也将思想政治教育和多种形式的活动结合起来,举办系列团建活动,开展“学雷锋、树新风”、“连线·连心”活动,开展以“风劲帆满图新志、团结奋进开新局”为主题的系列活动,集中观看励志电影,结合九一八召开“不能忘却的纪念—— 九一八”主题队会,结合国家公祭日开展“铭记历史,不忘报国初心;珍爱和平,勇担夺冠重任”专题教育,赴校史馆开展“回顾校史,赓续五四精神;青春奋进,建功伟大时代”的主题活动,赴南京博物院开展“弘扬中华文化 厚植家国情怀 激扬备战斗志”主题参观活动,建立阅读角并围绕《南京体育学院奥运冠军录》开展系列阅读分享活动等,通过这些活动凝聚了共识,形成了合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同时也极大地丰富了运动员的业余文化生活。

  三、关于关心未成年运动员身心健康减轻家长负担的建议。省少年业余体校重视加强运动员生活作风和思想教育工作,以精细化管理带动学生学业水平提升,让队员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积极向上的个性养成。南京体育学院附属学校已探索建立班、校、队三元互动教育体系,提高全员、全程学生管理效率。对学生的违纪问题实施“不过夜”教育。重点在五、六年级进行常规化的行为习惯训练,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课堂行为模式。邀请心理咨询师开展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培训,在中学部进行“迎接青春期”、“青春期人际关系”心理讲座,在小学部进行心理解压游戏,开展学生心理健康工作课题研究,探索建立青少年运动员心理健康关怀体系。开展校队联系会,现场沟通学训共同管理的信息、措施及手段,深化学训融合水平。生活中,领队和教练员关心关爱每一位运动员,特别是年龄较小的运动员。每天晚上安排专人深入运动员公寓,训练处定期组织人员对运动员公寓的卫生、环境、设施等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与物业及后勤处沟通,第一时间为运动员解决生活上遇到的困难。个别队伍为年龄较小的运动员聘请了生活老师,帮助他们定期整理内务。

  四、关于文化课老师要尽心尽责真正尽到培养人才责任的建议。为不断提高教练员队伍思想业务素质,加强教练员的责任心和爱心,省体育局制定印发《关于加强全省青少年体育训练基层教练员培训工作的意见(2020-2026年)》,联合省教育厅、5所体育高校和省体科所编印《青少年儿童科学训练理论基础》教材,每年选派35名体育高校专家进行青少年训练基础理论授课,选派省优秀运动队教练进行项目技术和身体素质训练指导。将省业余体校教练员纳入相关业务培训计划。每年开展13期通识知识、10期专项技能、2期体能康复培训班。此外,还定期选派优秀教练员参加国家体育总局教练员培训和到国外交流学习。通过持续培训,基层教练员的业务能力执教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下一步,省体育局将根据顾小晶代表建议,结合省少体校工作实际,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采取有效措施,扎实做好以下工作:一是着力抓好运动员文化教育。督促各体校进一步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管理,严格落实运动员文化教育工作责任,明确分管负责人和职能部门,落实专人负责运动员文化学习,结合业余体校实际,完善运动员基础教育体系,增强运动员文化学习的系统性和连续性。二是着力加强教练员队伍建设。建立和完善体校教练员培训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教练员执教资格、职称晋升、岗位管理等考核评估制度,将考评结果与教练员资格注册、年度省级竞赛报名、职称晋升以及体校综合评估等结合起来,促进教练员钻研业务、积极进取,增强教师素养、科研水平、教学质量,积极落实“六个要”的新时代好教师标准。三是创新青少年教育形式。强化青少年运动员教育工作的特色化、适配化,创新教育形式。采取“读起来、写起来、画起来、唱起来、讲起来”等丰富多样的形式,提供多种参与方式,创新建设心理教育、文化建设、活动体验等多种载体,以青少年运动员能听懂、感兴趣、听进去的语言让教育入耳、入脑、入心;充分利用南京体育学院特色育人优势,充分挖掘工作资源,联合团委、高等教育、图书馆、奥运冠军等教育力量,真正实现教育的一体化。四是推进青少年关爱工程。进一步加强对青少年运动员的关心关爱,特别是年龄较小的运动员,在学习上通过补课、送教等形式给予更多帮助,在生活上为年龄较小运动员统一聘请生活老师定期整理内务等解决家长的后顾之忧。


  江苏省体育局

  2024年6月7日


  联系人:徐邦俊

  电  话:025—51889020

  抄  送:省人大常委会代表工作委员会,省政府办公厅


[暂无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