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市建湖县:展示阳光体育 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发布时间:2023-06-06 15:52浏览次数:

近年来,建湖县教育局积极推动中小学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努力搭建符合学生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的大体育平台,实现了从“要我锻炼”到“我要锻炼”的转变。如今,热爱体育、参加锻炼、崇尚运动已经成为建湖中小学校园的新风尚。

创新形式 阳光体育校校有特色

为充分调动学生运动的积极性,县教育局要求各中小学校针对学生的特点和爱好,不断开拓创新,丰富体育活动形式,让同学们动起来,让大课间阳光起来。

在秀夫小学、西塘河小学、湖垛路小学、森达路小学、冠华小学等学校公示栏,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安排表显示,每天的课间操都配备了体育专业指导教师和课间操值班老师。学校充分利用体育活动场地,根据不同年级和不同社团分组划分活动区域,包括跳绳、踢毽子、呼啦圈、篮球,以及广播操等。上冈小学、高作小学、钟庄小学等学校根据学生特点,设置了跳绳、滚铁环、拔河等大课间活动,全校每天所有学生养成了每天锻炼的好习惯。作为全国足球特色示范校,湖阳路小学、向阳路小学、汇文西路小学、明星路小学、冈东小学、庆丰小学等学校将体操、篮球、轮滑、足球、田径等项目融入课间活动中,让学生在快乐运动中健康成长。

目前,该县各中小学校大课间阳光体育运动基本做到“人人有项目,班班有活动,校校有特色”。为促进阳光体育活动持续深入开展,县教育局还出台了《建湖县中小学校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方案》,明确要求全县中小学校通过大课间活动,确保学生每天1小时体育锻炼时间。同时通过定期开展中小学生大课间活动展示比赛,让学生把大课间活动当成乐事,养成受益终身的锻炼习惯,由内至外地阳光起来。

多元发展 阳光体育魅力绽放

近年来,建湖县教育局通过“淮杂进校园”等活动,积极引导和鼓励各学校积极参加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健康向上的传统体育活动,将传统体育更好地传承下去。目前,全县有100多个体育社团或兴趣小组开展武术、棋类、花样跳绳、舞龙、太极拳等传统体育活动。恒济初中和恒济小学的舞龙、沿河镇中心学校的花样跳绳等传统体育社团,已初见成效并形成校园特色。开展体育特色学校创建,并积极培育校园体育社团和运动队,让体育特色活动融入学生生活、扎根校园。目前,全县已成功创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14所,全国青少年校园篮球特色学校3所。沿河小学大课间活动突出“绳彩飞扬”,传承一根绳,创新出18种花样跳绳,多次亮相市县舞台。市级龙文化特色校恒济小学的舞龙队,在鼓号和龙辇指引下四龙腾跃翻滚。

阳光体育运动增强了学生体质,也提升了学校竞技体育水平。县教育局在重点抓好“市队县办”田径和武术散打项目的同时,继续抓好县内各运动队日常训练工作,2022年共获得比赛奖牌42枚(金牌13枚、银牌14枚、铜牌15枚)。向省、市运动队分别输送运动员20人。

体教融合 菁菁校园充满活力

在阳光体育运动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体育项目走进中小学校园,让学生在运动中不断增强获得感和幸福感。

县教育局在推进阳光体育运动的同时,高度重视体育学科教师的专业成长。在推进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在课程实施中有机融合的同时,开展师徒结对、新老结对、课程结对等活动,实现骨干教师与新进教师互助互长、共同进步。去年,秀夫小学2名刚到任的体育教师分别与学校骨干教师结对。骨干教师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促进新教师快速成长。

高度重视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抓好教师提升培训,组织开展教研活动,不断提升体育教师专业素养。2022年,体育教师参训人数达260人,其中,参加市级培训15人,省级培训10人。持续加大体育经费投入,不断夯实各项条件保障,将学校田径场建造、大型体育设施设备添置、体育活动及奖励经费等体育专项经费纳入年度教育经费预算。目前,全县学校共有田径场51块、篮球场160余块、足球场51块、排球场100余块、室内体育馆6个,体育运动场地、体育器材均基本满足教学需要。

 

信息来源:盐城市建湖县体育局
[暂无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