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第0586号提案的答复
(2017)苏体办字第66号
周睿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倡导科学健身,完善急救保障体系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省体育局始终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体育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认真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积极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发挥体育在健康生活方式引导方面的重要作用。
针对当前马拉松暴发性发展现象,省体育局在积极做好急救保障宣传工作同时,将急救保障作为赛事组织的重点工作进行全面系统的指导和检查,整合城市医疗系统、公益性蓝天救援队和第三方专业救援组织,充分动员和利用比赛地的专业医疗人员、医学专业院校学生和纯公益性的蓝天救援队,组建医疗救护队伍,并通过第三方专业救援组织对他们进行专业系统的赛事急救培训,协助赛事组委会建立包括定点医疗站点、流动医疗人员、分段陪跑急救人员、急救直升机、救护车和最先进急救设备等全面立体、专业可靠的医疗保障体系,切实保障赛时运动员的人身安全。同时,不断加强医疗急救方面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紧盯马拉松急救保障最前沿理论理念和最先进科技设备,将《江苏省马拉松赛事医疗救助工作研究》列为局重点科研课题。在此基础上,我们还着重做好以下工作,倡导科学健身,完善急救保障体系。
一、发布健身指南,科学指导公众体育活动。江苏省体育局在2016年编写了一套《全民健身服务指南》,全书共14册,包含13个设区市的场馆设施、健身服务(健身知识、专家介绍)、体育组织、赛事活动。省体育局与《扬子晚报》合作,在每周二推出科学身指导专版,根据读者需求、大型赛事、季节变换等情况,宣传科学健身知识,2015年南京马拉松开赛前专门推出了专版《世界冠军周春秀教您准备马拉松》、《跑对了,跑再多也不会疼》,2016年推出专版《南马将开跑,科学跑法你掌握了吗?》、《南马的跑友们,你们“武装到牙齿”了吗?》、《马拉松的赛后恢复》;省体育局与《中国江苏网》合作,开设公共体育服务频道,与《扬子体育报》合作,开办《公共体育周报》,免费发至乡镇级(含)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在全省推进“体质测定与运动健身指导站”建设,并建立省、市级科学健身指导专家团队,通过体测、一般医学健康检查、运动能力测试,由专家开出运动处方和膳食建议来进行科学健身。一些市县通过建立公共体育服务平台、手机APP等形式推进智慧体育发展。江苏省体育科学研究所还编写《科学健身-保卫你的健康》科普书籍,本书已在我省科学健身、科普宣传活动中免费发放,受到市区一致好评。
二、推动体医结合,促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一是推广建设体医结合机构、设施和设备。江苏省体育局指导全省各地依托现有国民体质监测网络,打造集体质和疾病检测、运动能力评估、科学健身指导等功能为一体的省、市、县三级体质测定与运动健身指导站。在指导站建设中,省体育局要求配备一些常用医疗设备和专兼职医护人员。目前我省指导站已实现县(市、区)全覆盖,全省每年为30多万群众进行免费服务。省体育局还在全省积极推广建设康复医院、健康促进中心,大力发展体育医疗和康复机构,并引导社会资本开发新型运动康复装备、运动健身指导技术装备、可穿戴式运动设备等新型装备。二是探索打造体医结合的人才队伍。指导各地整合医院、科研院所等机构的专家资源,组建省、市两级科学健身指导专家智库。全省各地也依托专家智库,邀请专业医护人员、大中学生加入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队伍,参与全民健身宣传和科学健身指导公益活动。三是努力提升群众科学健身素养。指导各地体育部门利用“全民健身大讲堂”、智能健身app等各类宣传媒体和活动,广泛普及科学健身知识和健身方法,提高城乡居民科学健身素养。开发应用国民体质健康监测大数据,建立完善运动处方库,开展运动风险评估。
三、覆盖重点人群,推动全民健身向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发展。组织好经常性的科学健身指导活动,支持各地打造科学健身指导服务品牌项目,鼓励社会相关专业机构参与科学健身指导服务,有序开展健康风险、运动能力评估和体质测试活动。与教育部门共同实施《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提升行动计划(2016—2020年)》,科学布局采集样本,定期发布青少年体质监测结果,为促进我省学生体质健康提供决策依据,并将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纳入地方和学校体育工作考核体系;实施《江苏省在职人群健身指导纲要》,推动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重视职工体育,强化在职人群健身意识,并开展《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测试和职工体质健康测定活动,建立和完善职工健康管理网络平台;完善老年人公共体育服务保障体系,实施《江苏省老年人科学健身纲要》,定期发布老年人体质健康监测报告,进一步提升老年人公共体育服务保障水平;构建残疾人公共体育服务康复体系,实施“助残健身工程”,研究开发适合残疾人身心特点的体育健身与康复项目,加强对残疾人体育健身活动的宣传、培训和组织,指导和帮助残疾人参与健身和康复活动,完善残疾人体育训练和康复设施,并严格执行国家无障碍规范标准,为残疾人健身提供便利。
四、加大保障力度,加强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您建议安排一定比例的彩票公益金等财政资金,通过设立专项投资基金和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建设健身服务机构,形成规模,逐步培育、扶持运动健身公共服务,培训等服务及公益型机构,倡导各级各部门建立应急反应培训机制。我们将积极吸纳您的建议,加大全民健身资金投入与保障力度,进一步加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十三五期间,将重点用好总规模5亿元的体育产业专项资金,每年面向全省发放5000万体育消费券,持续扶持打造1000个优质健身俱乐部,推动建设40个体育服务综合体,重点培育20个体育健康特色小镇。
衷心感谢您对江苏体育事业的关心关注和支持!
江苏省体育局
2017年6月8日
联系人:徐邦俊
电 话:025—51889020
抄 送:省政协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