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军:让五星红旗在奥运会赛场飘扬是我永远不变的目标

发布时间:2024-07-16 09:32浏览次数:

  他是中国羽毛球队历史上首枚混双奥运金牌获得者:“你看,我们在领奖台上都没有流眼泪,我们觉得夺冠是快乐的、开心的!”

  两度夺得奥运会混双金牌,成功转身金牌教练:“我期望我的上场能给队员更大的动力,相信队员是最重要的,让队员也要相信自己。”

  出任协会主席,心系羽毛球长远发展:“国际竞争是非常激烈的,对手变多了,每个国家都重视。羽毛球(项目)咱们中国一直是强国,保持强国地位非常重要。”

海报.jpg

点击播放视频

  1977年,张军出生于江苏省苏州市,9岁那年,张军来到苏州市少年业余体育学校练习羽毛球,很快显露出了天赋,他在省赛中拿到男双第一,男单第二;14岁,进入江苏省体工队。

  张军:原来省队有个地方(叫)岔路口,在土地上面铺着木屑的场地打球,当时还没有什么木板地、塑胶地,什么都没有,土地上有个室内大房子,在撒着木头屑的场地训练。江苏的第一、第二批队员都是在那边训练的,等我到羽毛球队在体院有球馆了,那时候(教练)教导我们还要学习“岔路口”精神并传授下去,让每一批的(队员)能感受到那种当年的不容易,你们现在这么好的条件,更应该努力训练去获得好的成绩。

  于是,在“岔路口”精神的感召下,年轻的张军训练得异常刻苦。1996年,19岁的张军便进入国家二队,又转入国家一队,成为中国羽毛球队的双打主力。在备战悉尼奥运会的大部分时间里,张军主打的都是男双项目,1999年,就在奥运会前一年,由于他的搭档张尉意外受伤,队里重新安排他与高崚搭配混双,几乎没人把这对新组合当成夺金热门时,张军、高崚开始了他们的冲金之旅。在1/4决赛中,张军、高崚遭遇世界排名第一的韩国组合金东文、罗景民。

  张军:八进四这场球我其实没指望能赢,我觉得我能赢他一局就很好了。但那天他发挥失常了,我觉得我没打得有多好,但是回头看了一下我的比赛录像,确实我那天可能因为没包袱,水平都发挥出来了,但他们这个绝对是打折扣了,他们的混双那时候是世界排名第一,金东文还是(19)96年的混双奥运冠军,所以说我跟他打其实没有任何包袱,我把我全部的水平发挥出去,输了,我也不觉得丢人。但是我上去以后就觉得好像不对,他这个水平不是像世界排名第一的水平,你看两局打到两个5分,我印象中是15:5,就相当于不是一个水平线上的对抗了,所以很意外。

  主持人:赢了一号种子之后,我觉得你们信心可能更足了。

  张军:其实心态也有过起伏。我们在半决赛的时候,其实那场球我认为比决赛还要惊险,半决赛是我们跟丹麦(组合),(之前)应该打过三、四次,也从来没赢过。所以跟他打其实我信心也不足,但是上去第一局,因为奥运场馆有点逆风,第一局我很轻松地就赢了,觉得可以;没想到第二局我又很轻易地输了;第三局其实打到13:7还是13:8,相当于离胜利只有两分了,我那时候(心态)起变化了,觉得马上就要赢了,马上就能进奥运决赛了。前面我打球还老是敢杀敢扑,但到后面那几分球,出手就变得特别保守,特别谨慎,对方也放开了,开始拼抢比分了,最后打到加分要追上来了,我觉得高崚那时候真的起到了(作用),因为双方配合是相互的,你一个人顶不住,那另一个人一定要顶住对吧?后来高崚连发两个球,1:2他转到我们,高崚第二发球,我们打了个多拍赢了,打到2:2的时候,对方就崩了,高崚一发球对方女(队员)直接手一搓,那个球站在网上,我们赢得很惊险,所以半决赛其实是真正关键的,是那一次奥运会最难的一场球。

  就这样,张军、高崚以黑马的姿态打进了决赛,然而,决赛的激烈程度超出了张军的预期,仅仅用时9分钟,张军、高崚就以1:15丢掉第一局。

  张军:决赛时上去,我想两个主要对手都赢了,这个应该问题也不大,有这种想法,那时候自信得已经有点膨胀了。我们上去就被对方打了个1:15,一下子把我那种夺冠的雄心给浇灭了,你知道吗?浇灭以后第二局就得熬住。

  主持人:其实第二局比分也很接近,15:13,是吧?

  张军:15:13很接近,最后第二局赢下来,我信心又回来点了,因为对方是老将,他那个时候30岁了。

  主持人:您那时候刚23岁。

  张军:然后高崚21岁。

  主持人:你们体能好。

  张军:对,我想第三局他肯定不如我,果然第三局就明显感觉对方心态有点崩,他本来是以为2:0把我干掉就行了,因为第一局你想才9分钟就赢了我了,球迷估计以为18分钟就能“收拾”完我了。

  主持人:但是你还是顶住了,还记得最后一分怎么得的吗?

  张军:记得,我是顶了对方女队员的一个后场,她一个头顶杀球杀边线界外,当时看着球慢慢朝界外飞出去的时候,我就躺在地上了,要庆祝了。

  最终,张军、高崚以15:13和15:11连赢两局,2:1击败对手,赢得奥运金牌,这是中国羽毛球队历史上的首枚混双奥运金牌。

  主持人:第一次的奥运之旅在您看来……

  张军:很圆满,所以说你看,我们在领奖台上都没有流眼泪,那时高崚像孩子一样笑,后来下来之后,有人说,人家在台上都哭,我们俩上去笑这么开心是不是不合适?我说我们觉得夺冠是快乐的、开心的。我们觉得好像没怎么碰到困难,就拿冠军了。

  捍卫冠军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2002年到2003年间,张军的运动生涯陷入了小低潮,不过,拥有过硬心理素质的他并未被击倒,而是认真研究恢复状态的对策,使自己在跌宕起伏的比赛中能够保持平和的心态和舍我其谁的霸气。最终,张军、高崚以卫冕冠军的身份出现在了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赛场上。

  张军:04年,其实状态有起伏,训练没有这么系统,主要对手金东文他们在经历过2000年的挫折以后,也越来越稳定,实力越来越强,你想在02年到04年的这两年时间,我跟他交手了11次,10负1胜。他世界排名第一,我世界排名第二,你看输了10次赢了一次。不过输归输,信心还是有的,在奥运会的时候,他们8进4输给了丹麦的一个选手。

  主持人:您看到了最重要的一个对手出局了,某种意义上来说你是不是觉得好像更有利了?

  张军:本来他们是一号种子,我觉得他们的世界关注度是最大的,虽说我也是二号种子,但是因为我们跟他战绩比确实比较低,输得比较多,所以决赛准备对手都是他们,但现在感觉他们一输完,感觉自己肩上压力又大了,因为现在我是最有希望拿冠军的(选手),我就变成一号了,所以说那时候特别紧张,但半决赛打得非常好,那天半决赛打的一对丹麦选手,虽说是三局赢的,但是没有什么包袱。

  然后决赛的时候碰到了英国队的选手,在我当年也算是七八号种子,他是一路打上来的。我跟他打是(之前),其实我认为他应该还可以,但不至于给我制造多大的困难,我觉得应该能赢他,因为之前跟他交过手的觉得没问题。(决赛)上来也跟我想的一样,打了个15:1,但第二局13:15输了,局间休息,我看到了熟悉的分数,4年前比分只是倒过来了,他是当时我的比分。一下子,我脑子里就开始起变化了:4年前是不是不应该我拿(冠军)了,4年后该我拿的时候他不给我了。

  主持人:局间,你的心理活动这么多?

  张军:对!我觉得这下是完蛋了是吧?老天会不会把我这个机会拿走了,有这种感觉。第三局上去我就落后,有很多无谓的失误,因为脑子一直在想那个问题。当时感觉触球就很犹豫,不干脆,脑子没法集中在球上。我印象很深,打到3:7,高崚回头对我大叫一声,说张军比赛还没结束,别乱想。我一听,脑子瞬间感觉清醒了一点,结果是自己创造的,我还没结束。然后我追了2分,当时5:8换场地的时候其实还好,就差三分,最后我们在12分左右追上去了,赢得比赛。如果说3:8换场地,差5分换场地就很难了,所以当时高崚那一声大叫对我还真的起了很大的作用。

  最终,张军、高崚不负众望,以15:1、12:15、15:12击败英国组合罗布森、埃姆斯,成功卫冕了羽毛球混双奥运冠军,成为奥运史上第一对卫冕混双冠军的组合。

  张军:这场打完以后,我们笑得也很开心,但是自己回忆这个过程,跟2000年比还是挺惊心动魄的。因为04年的那场球挺累的,打了很长时间,然后我说脑子啥也不想去庆祝,赢了就躺下去了,不像第一届(2000年悉尼),第一届躺下去的时候,我还庆祝一下再躺的,第二届(2004年雅典)我就感觉是被击倒了一样,瞬间躺在那边,高崚跑过来拍我肚子,说胖子快起来,咱们要跟裁判和对手握手,因为她觉得4年前忘记了,没握手,感觉没风度。所以这次拍了我肚子要我起来,后来他们说当时的视频和照片,拍了几张照片都是她拍我肚子的。

  主持人:我们一开始以为你们是设计好的一个庆祝动作,原来背后的故事是这样?

  张军:就只是拍我,叫我起来跟裁判,跟对手握手,所以我对当时印象很深。

  主持人:您和高崚的搭档,您觉得你们俩为什么能够这么成功?

  张军:我们两个都是比较乐观的人,而且都是一个不喜欢责怪同伴的人,不管同伴打得好不好,都会相互鼓励,我觉得这一点是比较好的。另外一点,我觉得我们两个其实可能都比较执着,你看我们训练时补缺的时候,都是说好每天晚上去场地补缺,真的就补缺,说好练一筐多球,就是练一筐多球,不会说差不多就得了,而且定好目标,我们还是会坚持朝着这个目标去努力,我觉得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更何况高崚女双的成绩也非常优秀,所以我更要替她多担待一点,因为什么呢?她有两项的话,精力体能(的保持)会有困难的时候,我就要承担得更多一点。

  因为混双其实男(队员)负责的球场面积更大,消耗更多,但是混双这个项目,大家清楚,上限靠女队员,下限靠男队员,男(队员)有水平,基本盘就稳了,你要怎么去达到最高水平,女(队员)在前场通过进攻球结束战斗就很重要,如果说女(队员)弱,你就会感觉这对混双一直在防守,女队员好的时候就感觉这对混双一直在进攻。

  主持人:其实我们说能拿一届奥运会的冠军都已经是非常不容易的了,但是您能蝉联,所以您的运动员生涯在您看来是不是特别圆满?

  张军:我觉得我很知足,也很感恩,从(羽毛球)启蒙到江苏队再到国家队这一步一步走过来,有过挫折,有过满足,也有过继续奋斗向前,我都经历过了。我是96年才进国家队,97年就拿了亚洲冠军。20岁,我觉得拿个亚洲冠军可以了。然后那时候教练说你才打了一个亚洲冠军,中国羽毛球的亚洲冠军,不算成绩,世界冠军才算成绩,所以说好好努力再去冲世界冠军。当时真的是一步一步,所以我还觉得挺幸运的。

  2007年结束运动员生涯后,张军转换身份,成为国家队教练。

  张军:其实我那时候因为运动员刚退役以后还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很迷茫,而且我对国家队也很有感情,有点不舍得,那时候正好队里跟我谈的时候,希望我能去女双组做个助理教练,因为我是男双混双出身,都希望用我的经验去帮助把女双完成奥运任务。所以后来我欣然接受这个任务,因为对于国家羽毛球这个集体来说,确实是待了这么多年,也确实是有感情,不舍得离开。

  作为双打的行家,张军成为教练后,为国羽的双打项目带来了显著的提升。从2008年到2016年的连续三届奥运会,双打项目都有金牌进账。其中,2012年蔡赟、傅海峰获得了伦敦奥运会男双冠军,圆了中国羽毛球队一直以来的奥运会男双冠军梦。2016年里约奥运会,他带领傅海峰、张楠从马来西亚组合手中“抢”到了金牌。

  张军:16年奥运冠军更加曲折,傅海峰和张楠8进4的时候碰到了韩国队。第三局我们是1:10开局,一共才21分,1:10的开局,像这种开局基本上都输的,那场比赛我们碰到了4个赛点还是5个赛点,最后还是赢回来了。一场这样的比赛过程就很艰辛了,决赛又碰到一场,和马来西亚组合对抗,虽然18:20落后,但很快我们浇灭了马来西亚历史性的奥运金牌的火苗。

  主持人:人家就拿一分就够了。

  张军:我们拿了两分追平,人家21:20又领先一分,我们又追平了,22:21,他们又领先,他们有五六个赛点,我们一直落后,但是最后我们赢回来。

  2017年,张军升任国家羽毛球队双打组主教练。2019年,被队员们亲切地称为“军导”的张军,又多了一个新的称谓:“张主席”,他当选为中国羽毛球协会主席。2021年,张军首次以协会主席的身份带队出征东京奥运会。

  主持人:东京奥运会总体来说,您对队伍的表现满意吗?

  张军:总体来说还是不错的,因为你想我们中国羽毛球队参加了这么多届奥运会,只有2次是5个单项都进决赛的,1次12年的伦敦奥运会我们拿了五金,还有一次就是东京奥运会,东京奥运会我们5项全部进决赛,这种情况在以往的这么多届奥运会中都是没有的,虽说我们最后只拿了2块金牌,但我认为这5个单项我们都冲进决赛,就证明我们中国羽毛球的整体实力还是最好的。

  张军打球的时候,经常上演逆袭好戏,他所率领的球队也学会了这种在逆境中绝不放弃的精神特质。2023年苏迪曼杯,中国队在很多场比赛中都完成了逆风翻盘,尤其是半决赛对阵日本队的第四场,刘雨辰/欧烜屹连续挽救4个赛点,在绝境中上演惊天逆转。

  张军:去年苏杯我觉得确实是我,不管是当运动员、教练或者当管理者,经历过最艰苦的一次比赛,主要就体现在男双半决赛。

  按照我们教练员、运动员那天(比赛)下来以后自己聊天聊的,当时的情况就像我们已经不是光站在悬崖边上了,我们已经在悬崖边的下面,就5个手指扣在那,就差最后1个小拇指扣搭在那里,最后是我们是一根一根地爬回去的。那时候只有相信队员是最重要的,让队员也要相信自己,就是说不放弃。

  主持人:虽然您现在已经是中国羽毛球协会主席,但是经常在很多的比赛,我们还是看到你会亲自坐镇,您现在还是很喜欢那种在场边运筹帷幄的这种指挥感吗?

  张军:对!因为是专业运动员出身,我认为我有的时候会发现一点问题,而且现在我还是兼着教练员的职务,还是双打教练组组长的。所以说我还是会期望我在上场能给队员更大的动力,或者我能发现平常教练可能天天看,但没有发现的问题。

  主持人:我看现在网上都会说张军主席就是福将,他几乎坐镇的比赛,哪怕面对很大的问题,尤其是说到苏杯的那场半决赛我们都能赢。

  张军:我其实无所谓,只要中国队能赢,如果说真的是我运气好可以赢球,我希望每场都坐在后面。

  巴黎奥运开赛在即,张军也将带领着中国羽毛球队向奥运金牌再次发起冲击。

  主持人:12年(伦敦奥运)那一年我们集齐了三大杯(苏迪曼杯和汤尤杯),然后历史又非常巧合,今年出征之前我们又集齐了三大杯,所以大家对于巴黎奥运会就有很多的期待。

  张军:其实我认为没有大家想象的这么乐观,因为现在羽毛球的格局跟12年的格局是不一样的,因为现在每个国家都有优秀人才,都有优秀的选手,所以说你看2023年世界锦标赛在丹麦哥本哈根比的,我后面是统计过的,是有11个国家和地区站上领奖台,这是以前不可能的,相当于国际竞争是非常激烈的,对手变多了,而每个国家都重视羽毛球,投入也加强加大了。所以说我觉得目前羽毛球的国际形势也非常好,而且羽毛球(项目)咱们中国一直是强国地位,我认为保持强国非常重要,这也利于这个项目发展。

  咱们中国队争取2-3块,拿三块我们就“控股”了,拿两块基本盘有了,基本盘稳了,所以说现在我们的目标就是保二争三冲四望五,这两块一定要先去把它拿下来,在两块的基础上,我们争取多拿。

  从中国羽毛球历史上第一个混双奥运冠军到国家队双打主教练再到中国羽毛球协会主席,在不经意间,张军在国羽的传承中起到了重要的纽带作用。三十余年的羽毛球人生让他从稚嫩走向成熟,也让他用自己的力量推动整个行业不断发展。


[暂无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