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江宁区入围第二批国家级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县区创建名单

发布时间:2024-03-15 16:05浏览次数:

近日,国家体育总局公布第二批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区)和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县(市、区)入围名单,南京市江宁区成功入围。

近年来,江宁区深入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和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持续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围绕“赛事引流、场景促销、传播交流、运动休闲”等内容,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通过体育赋能,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先后获评首批全国县域足球典型、国家体育产业基地、全国围棋之乡、江苏省气排球之乡等荣誉,全民健身各项关键数据居于全省前列,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幸福感不断提升。

强化政策引领 不断优化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的治理体系

一是不断完善制度机制。建立全民健身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出台《江宁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等系列政策文件,认真落实上级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文件精神,将包括赛事活动在内的全民健身工作作为政府的重点工作统筹推进,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全民健身工作制度进一步完善。

二是建立完备的赛事活动保障机制。区、街道、社区编列充足资金,为保障各级各类活动提供财力支撑;区体育部门与应急、公安、住建等部门协同,成立赛事安全保障机构,落实属地责任,织密赛事安全防护网;按照“分级管理”“一活动一方案”等要求,建立健全并督促落实应急管理等安全工作机制,确保赛事活动安全、有序、精彩、顺利。

三是将全民健身工作纳入区重点工作。区政府将全民健身工作列入区为民办实事年度重点内容,政府和社会各界齐抓共管,多元化地开展各项全民健身体育活动,在上述努力下,全区的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4.87平方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得到了更好的满足。

突出融合融入 不断发掘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的社会价值

一是服务乡村振兴。推动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以体育助力乡村建设,探索出“接地气”“聚人气”“烟火气”的乡村文化振兴新模式,利用环南京都市圈自行车赛、江苏体育冠军“双百双送”公益活动等群众性赛事活动契机,在场地赛场周边合理规划乡村美食集市,设置优质农产品展销直播专区,组织农产品展销、青少年骑行、户外露营节、体育明星“直播带货”等活动,带动消费达2000万元以上,有效提振了乡村经济。

二是注重文化融入。利用江宁区大学城的人文优势,通过举办南京江宁大学城半程马拉松、江宁区高校大学生足球超级联赛等活动,将江宁的特色人文资源和高校资源有机串联,让参赛者既感受到城市发展的印记,也感受江宁独特的人文景致、自然风光,进一步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三是推动体旅融合。将体育活动成为乡村旅游的“助燃剂”,以马场山景区舟渔寨“村跑”、“2023九州奇士赛”、黄龙岘最美夜跑等活动为依托,以“体育+旅游”产业为支撑,打造“体育+茶乡”等特色体育主题场景,成功推介一批体育健康养生、体育竞技比赛、体育培训服务、体育文化教育等运动休闲旅游基地,汤山度假区入选“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 ,黄龙岘体育旅游村成功入选江苏省体育消费场景典型案例;开展“体育+”专项推介,并通过抖音短视频、摄影大赛等手段,吸引更多人关注,提升知名度。

突出多级联动 不断聚集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的资源优势

一是坚持大赛驱动。先后举办筹办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女超联赛、全国女足乙级联赛预赛、全国马术场地障碍锦标赛、全国男足U17联赛、江苏省青少年射击飞碟冠军赛、亚洲排联洲际杯、全国青少年龙舟锦标赛、青少年射击飞碟锦标赛等高水平的赛事活动,吸引更多的群众关注体育、热爱体育,投入到体育运动中。

二是突出特色优势。举办江宁区第九届运动会,吸引机关部门、学校、企业等组团参赛;大力推动村(社区)开展“一村一品”、“一村多品”等乡村自办群众性特色体育赛事活动,满足群众全民健身需求,更多的“民间高手”“草根选手”展现风采,新华社、人民网、新华日报等媒体报道。

三是服务基层治理。坚持“低成本、易组织、吸引人”的办赛原则,构建区级、街道、社区三级联动办赛模式,组织开展各级各类社区运动会,以“分板块、分人群、分项目”的形式,组织足球、篮球、广场舞、跑步、健步走等群众喜闻乐见、覆盖全人群的运动竞赛项目;以“服务群众、你点我送”体育健身进社区为抓手,依托全区8000余名社区体育指导员,广泛开展健身指导,全区每年举办各类全民健身活动400场次以上。通过把更多体育资源下沉到群众身边,更加精准对接群众多样化健身需求,激发人们参与体育的热情,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全民健身。

下一步,江宁区将继续以问题为导向,进一步强化部门协同,完善体系建设,提升创新意识,用“互联网+”赋能配套服务,把更多更好的赛事活动办到群众身边,努力实现体育发展成果覆盖全民、共享全民、造福全民。


信息来源:南京市江宁区体育局
[暂无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