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体育局:强势推进“一校一品一生多能” 夯实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基础

发布时间:2023-01-11 15:11浏览次数:

  为贯彻落实《江苏省贯彻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实施方案》,续写南通体育辉煌,我局结合省体育局关于青少年“5621”计划和我市“双减”试点任务,立足长远、积极作为,在全市所有小学中强势推进“一校一品、一生多能”项目建设,着力夯实后备人才培养基础。

  一、提高站位,统一思想共同发力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是实现体育强国奋斗目标的生力军。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加快建设体育强国”。去年以来,在市领导直接关心下,围绕“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我们与教育、财政、人社等部门进行沟通协调,达成共识,共同联手,大手牵小手、大家一起走,合力推进“一校一品、一生多能”体育项目建设。在全市每所小学布局不少于1个体育特色项目,让每个学生掌握2项运动技能,使广大少年儿童在浓厚的体育氛围中,对体育锻炼产生兴趣,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拥有强健的体魄和拼搏进取、团结奋斗的精神,从而全面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进一步完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为省和国家培养输送更多的优秀人才。

  二、高点定位,咬定目标持续发力

  我市“一校一品、一生多能”青少年体育项目建设的目标定位是“全覆盖、全员额、全过程”。“全覆盖”就是“一所都不能缺”。在全市351所小学共布局了武术、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等22个项目。“全员额”就是“一个都不能少”。全市35万多名小学生必须都要参与本校特色体育项目技能培训,并掌握2项运动技能。“全过程”就是“一刻都不能歇”。所有小学确保每周开设5节体育课,其中至少1节为特色项目技能培训;所有学生每周至少参加3次体育技能培训课后服务,持之以恒抓落实,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不会因为局长、校长的升迁、调任而影响到这项工作开展,更不会因为困难和矛盾而阻碍这项工作开展,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情怀和责任担当抓推进。

  三、把准方位,突出成效精准发力

  为全面推进“一校一品、一生多能”项目建设,我们创新举措,全力推进。一是摆上位子。把“一校一品、一生多能”项目建设明确为“一把手”工程,由市、县、校三级主官亲自抓,局长带着校长干,层层压责任,层层抓落实。二是建立班子。成立由市、县两级体育、教育、财政等多部门参与的工作领导小组,共同围绕“一校一品、一生多能”建设拟计划、定方案、抓督查。三是拿出招子。建立网格化管理机制,将局班子所有成员、体校校长、业务科长、体育协会会长以及教练员,分工包干到县、责任到校;建立常态化督查考核机制,定期公布排名。四是迈出步子。打造试点、培树典型、推广经验。先后召开1次项目布局会议,2次现场推进会,8次专题会议。对武术、篮球、排球等8个项目近2000名体育老师进行师资培训。聘请专职教练为41所武术布点学校近6万名学生开展武术技能培训。五是筹措票子。采取财政补一点、学校挤一点、家庭出一点、协会贡献一点、社会企业捐助一点的办法保障实施。市财政对市区50所学校采购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等体育器材予以全额补助,各县市区教体局也拿出一定资金对县属小学进行补助。六是结出果子。截至目前,通师二附、南通北城小学、海安实验小学、如东马塘小学、通州金沙小学等一批学校80%以上的学生已熟练掌握2项体育运动技能。体育总局内刊《体育工作情况》重点推介南通以体育“双建”助力教育“双减”经验做法。省委、省政府办公厅《每日要情》刊用信息,新华社等各级媒体进行采访报道。

  下一步,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省体育局的指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凝心聚力,强势推进“一校一品、一生多能”项目建设,不断夯实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基础。全力围绕为国争光、为省添彩、为市作贡献、为运动员争成绩、为体育人争荣誉的竞技体育“五为”目标;大力发扬老一辈南通体育人特别讲团结、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特别肯钻研、特别讲奉献的“五个特别”精神;坚持“精确布局”,“精准施策”,“精诚合作”,提升“精湛技艺”,走好“精兵之路”的“五精”原则;积极实施青苗、青蓝、青训、青绿和青年人才“五青工程”;建立完善竞技项目领导挂钩负责制、运动队项目负责人制、训练备战检查督查、目标任务考核奖惩和教练岗位周期聘任“五个机制”,充分调动全体体育人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厚植“一切为了孩子和为了孩子的一切”的情怀和担当,踔厉奋发、锐意进取,为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强省建设努力奋斗。


[暂无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