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体育局:推进运动友好型城市建设 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2022年,在省体育局的关心指导下,无锡体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要求,紧扣无锡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建设运动友好型城市”这一命题,积极探索研究,制定年度实施方案,从运动环境友好、赛事活动友好、体育文化友好三个方面切入,努力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的健身需求。
一、优化“运动环境友好”城市布局
(一)突出规划引领,构建体育发展新格局。认真贯彻《无锡体育强市建设实施方案》《无锡市“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无锡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等文件要求,对标对表抓好落实。加快《无锡市全民健身条例》立法,形成草案初稿并纳入无锡市人大常委会五年立法规划,夯实全民健身事业发展的法治保障。
(二)突出功能提升,拓展全民健身新空间。无锡市奥体中心项目(占地860亩,总建筑面积约50.5万平方米,综合投资约69.5亿元)进入全面建设阶段。利用高架桥下等城市“金角银边”,建设113个公共体育设施项目和21个运动场所直饮水点。引入社会资本,采用社区提供场地、社会力量投资运营、政府初期给予运营补贴的共建模式,新建7个社区共享健身房,社区居民享受低免开放。累计更新室外健身设施 1.2万余件,全面完成信息采集录入,出台《无锡市室外公共体育健身器材建设与管护办法(试行)》。
(三)突出体验互动,打造体育消费新场景。2022年,共有9个项目入选省体育产业基地、省体旅融合示范基地、省级体育服务综合体和省体育场馆示范项目。飞马水城连续三年入选中国体育旅游精品十佳项目、长三角地区体育旅游精品目的地。组织体育企业参加长三角体育节开幕式市集展示、无锡市夏日消费季活动。举办体育市集、体育嘉年华、体育快闪等促消费主题活动,引导市民为喜爱的运动买单。
(四)突出管理实效,探索市场管理新机制。发挥无锡市体育场所安全生产专委会作用,建立“精网微格”三级联动监管体系,动态掌握体育行业市场主体底数,综合发挥监管作用。强化体育类校外培训机构监管,结合无锡实际出台了《无锡市青少年(幼儿)体育类外培训机构管理办法(试行)》,集中颁发了首批43家体育类校外培训机构审核意见书。
二、塑造“赛事活动友好”城市形象
(一)突出增能赋能,展示赛事活动新特征。创办“无锡杯”足球联赛,8个板块主客场双循环共60场比赛,现场和线上观赛人数近50万,激发了市民的足球热情。成功举办第二届长三角体育节开幕式,叠加了体育产品展示、体育运动市集和运动美食等多元素的开放互动,体育节成为了锡城人民的体育嘉年华。
(二)突出育人核心,构建业余竞赛新体系。落实《无锡市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积极整合资源,以20个传统项目组成的中小学生体育竞赛为基础,以击剑、滑雪等新兴项目组成的“跃动锡城”青少年体育十大联赛为拓展,以小学生校园足球超级联赛、冬夏令营等为补充,制订年度青少年体育竞赛活动计划,从封闭办赛走向开放办赛。
(三)突出多元融合,注入全民健身新活力。加大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力度,全年购买全民健身赛事和活动服务项目42项,金额超500万元。“跃动锡城·2022全民健身运动会”走进景区、商业综合体,收益了流量互动。“社区运动会”云上线下互动,运动门槛低,趣味性强,吸引了140多万人次参与。“地铁马拉松”倡导绿色出行,推进双碳城市建设。“城市轻越野”“重阳登高节”“欢乐云跑”等活动,成为疫情常态化背景下体旅融合的生动实践。
三、营造“体育文化友好”城市氛围
(一)突出传播效能,倡导全民健身新文化。推出无锡体育名人名企系列报道,邀请健身达人录制了十期乐动健身日志,在无锡电视台、无锡体育微信公众号等多平台传播,推广健身知识。举办专家讲座、广场普法、电台直播、有奖竞答,开展新修订体育法宣传普及。
(二)突出主题内涵,打造体育文化新载体。依托何振梁与奥林匹克陈列馆、无锡马拉松体验中心、跆拳道中心和海澜太极研究院等载体,开展“一城双奥火炬”等体育主题宣传教育活动20多次。用好体育公园等各类体育文化阵地,举办各类体育科普活动。组织亚足联女足日“女孩足球节”活动,女足国家队主教练和运动员走进校园,激励无锡女足奋进拼搏。
(三)突出典型引领,培育体育文化新风尚。围绕省运会、长三角体育节等重要赛事活动展开专题宣传。开展“运动友好活力社区”“金角银边活力空间”“创想体育活力典范”三项十佳评选。发布第一批6大类41个“体育消费活力场景”项目榜单和电子地图小程序,为市民提供丰富多样的体育消费选择。
无锡“运动友好型城市”建设尚在起步阶段,与国家和省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与省内兄弟城市的工作相比还有很多不足。2023年,我们将认真总结经验,加强学习研究、加快实践步伐,不断丰富和拓展运动友好型城市的内涵,推动各项工作落细落实,力争为全省的全民健身事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