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体育局:夯实优质基础 聚焦特色发展 全力推进运动学校标准化建设

发布时间:2022-01-12 10:06浏览次数:

  常州体育运动学校始创于1956年。2013年,被省教育厅授予“省四星级中等职业学校”,同时认定为“省高水平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并正式更名为“江苏省常州体育运动学校”,2020年被评为“省优质特色职业学校”, 实现了学校办学的跨越式发展。学校师资队伍专业素质高,培养输送的运动员共获3个奥运冠军、26个世界冠军,先后获得“全国群众体育先进集体”“全国青少年体育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在体育特色职业教育上办出了自己的特色和品牌,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科学把握办学定位,提高人才培养效益

  多年来,学校始终坚持“以训练为中心,教学为基础,科研为先导,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体育人才,为体育事业可持续发展服务”的办学指导思想,取得较好成效。输送的跆拳道运动员赵帅获得中国男子跆拳道首枚奥运金牌;篮球运动员姜佳音获得中国篮球史上首个世界冠军。学校在人才输送的数量和质量上呈较好发展趋势。

  二、扎实推进专业建设,全面提升办学水平

  学校以服务常州体育教育事业为基础,以专业建设为抓手,突出体育职业教育,致力提高教师素质,着力推进专业建设,切实把体育特色职教事业做优做强。

  一是加快专业建设,做强实训基地。学校高度重视专业建设,组建专业建设规划团队,在广泛开展市场调研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内涵建设。成功创建运动训练专业为“省职业学校现代化专业群”,为学校专业发展打好了基础。为适应新时代社会发展需要,学校将优化专业设置,办好体育休闲专业,进一步丰富学校专业群建设,建立与运动训练专业相适应的灵活教育管理模式。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篮球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国家重点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田径国家单项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中国足协常州女足青训中心”等。

  二是深化课程改革,建立课程资源开发机制。学校的核心是专业建设,专业建设的关键在于课程。学校大力推行课程体系建设与课程开发,实施“德育课程重体验,文化课程重涵养,专业课程重实践”的教学策略。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制定完善专业课程标准,科学合理整合课程内容,融合各类体育比赛和行业岗位的发展要求,优化课程的整体设计和单元设计。

  三是培育名师团队,营造队伍建设新气象。为进一步加强人才强体战略,我局从本周期开始实施教练员局管校聘,学校根据局里的要求,也配套制订了《体育专业名师培养方案》《双师型教师培养计划》,并实施了“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养工程”“青年教师培养工程”等。目前学校有1名职教体育学科中心组成员,建有市级“郭玉祥名师工作室”“李保虎体能康复技能大师名师工作室”“刘云清运动科学研究名师工作室”等。学校根据我局相关政策,制定了符合自身的综合考核体系,充分发挥高级体育教师教练和学科带头人的作用,加大对青年教师教练的培养力度,促使青年教师教练“一年合格,三年称职,五年成为骨干”,一批年轻同志得到了成长。学校为我局连续两届在省运会上获得优异成绩作出了突出贡献。

  三、主动探索现代教育新模式,走出体教融合新路子

  学校遵循“选好苗子,从小培养,立足长远,打好基础,系统训练,积极提高”的后备人才培养方针,广泛开展体育教练员进校园、名校办名队等体教融合新机制,使体育运动在中小学得到普及和推广。在我局和市教育局牵头下,学校与全市20余所体育场馆、在常高职院校进行人才培养合作,与多所中小学共建教育集团,形成政、企、校共同参与、协同培养的三位一体新机制。

  四、顺应社会需求,帮助学生多元化成长

  一是挖掘体育文化,创新育人资源。学校围绕“读训并重、立德树人”目标,深度挖掘自身体育文化资源,树立一批学生身边的体育明星和创业明星。同时,弘扬中华体育精神,让“女排精神”等特色德育教育走进课堂、走进训练馆和宿舍,渗透到学生的学习、训练和生活中,融入学生成长的全过程。

  二是完善训科医学管服一体化保障,塑造健全人格。学校充分利用市医科所资源,对学生专业技能和生理生化指标等进行跟踪测试和分析,形成以训练为主体,教学为主导、科研为先导、医务为督导、领队为引导的科学化训练保障体系。学校结合关爱女生专题讲座、赛训心理调适等活动,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努力塑造优秀运动员良好品格,提高应对各种复杂情况的综合能力。

  三是拓宽渠道,搭建学生多元化发展“立交桥”。学校与上海体育学院、扬州大学、常州大学等高等院校建立稳定合作关系,本科入学人数占升学总人数的70%。学校实行课程弹性管理,一年级强化基础课,二年级开始进行分层教育,对专业训练上有发展前景的学生继续进行运动训练,为专业队输送优秀体育人才。近三年来,专业队入队比例占17.92%。学校实行“双证嵌入式”培养模式,把职业上岗证的培训内容嵌入平时教学中,利用健身教练国培中心优势,拓展健身教练证,与市内多家健身场所、俱乐部保持合作,为学生提供就业渠道。近三年,学生持双证以上比例达96%,就业率持续保持在95%以上。

  下一步,我局将加大运动学校的建设力度,要求学校进一步巩固省优质特色职业学校创建成果,充分发挥“以评促建,以评促管,以评促发展”的最大效应,以省体育运动学校标准化建设为抓手,积极开展新一轮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建设,结合省男篮、女排高水平业余训练点的建设要求,推动学校提档升级,提升办学水平,为国家和省培养输送更多的优秀体育后备人才。


[暂无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