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体育局:优化营商环境 供需两端发力 推动体育消费提质扩容

发布时间:2022-01-12 10:00浏览次数:

  入选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以来,南京市抢抓机遇,大胆探索,市政府常务会审议通过试点城市实施方案,明确52项重点任务、56个重点项目和23条推进举措,成立分管市长为组长、省体育局和30个市部委办局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统筹推进产业政策、重大项目落地落实,推动消费机制、模式、产品创新创优,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消费能级,满足群众体育需求,体育消费正逐步成为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新动能。

  一、注重市场主体培育,扩大体育消费供给。一是加强企业梯度培育。“体育类市场主体”“规模以上体育企业”两项指标被纳入《南京市“十四五”期间市场主体倍增计划》,促进市场主体加速涌现,2021年新增体育法人单位1256家,全市体育产业法人单位达9250家。支持科技型体育企业快速成长,体育类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24家。培育创新型高成长性龙头企业,新增培育独角兽企业4家、瞪羚企业1家。二是加快平台载体建设。江宁区入选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正在公示),南京体育产业集团创成为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单位,全市拥有国家体育产业基地(项目、单位)总数达到10家。三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成功举办首届南京体育产业资源发布会,发布113个项目,投资额102.13亿元,合作载体总面积416万平方米,汇编发布《2021南京体育产业资源推介手册》,为产业项目投融资建设、促进体旅融合、体育消费新场景开发、赛事活动合作等提供对接平台,吸引高质量的投资、人才、技术向南京聚集。

  二、注重体育品牌塑造,丰富体育消费业态。一是打造体育消费新载体。新建、在建体育消费载体项目投资总额达80.86亿,新增体育设施面积达105.57万平方米,9个大型体育公园建成使用,浦口高新区体育中心即将竣工,扬子江国际网球中心、南部新城全民健身中心开工建设。国家极限运动溧水训练基地交付使用,依托专业场馆创建国家极限运动学院,打造青训基地。新(改)建50个灯光球场,实现智能化、无人化管理,满足市民夜间健身需求。二是创新体育消费新模式。联动近千家企业,通过“政府+平台+企业”模式,创办“南京体育消费节”品牌,在热门商圈通过企业展销、赛事活动表演、沉浸式体验、体育明星和运动达人示范等形式,形成引流效应,提升消费体验,有力激活体育消费市场。三是培育体育消费新热点。首次线上发布20个体验式、沉浸式线下消费促销场所,将继续打造100个集潮流运动、新兴项目、都市运动中心、体育服务、户外休闲于一体的新场景,开发体育消费地图。四是搭建体育消费新展台。成功举办亚太户外产业展览会、南京国际度假休闲展览会、2021第二届中国(南京)国际房车露营博览会,展示运动新时尚。构建体育消费宣传矩阵,利用新媒体、短视频平台展示推广新场景、新服务、新产品,吸引更多都市圈人群打卡、体验。

  三、注重跨界融合创新,提升体育消费能级。一是推进体旅深度融合。开发一批以“旅游观光+户外运动+赛事体验”为主题的体育旅游特色产品和精品线路。成功举办2021年中国田径街头巡回赛·南京站、不止骑环南京自行车赛、2021首届南京大学生龙舟赛、第六届南京城市定向赛、第四届南京国际水上运动节暨2021中国赛艇大师赛等品牌赛事。汤山温泉度假区被评为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固城湖水慢城入选中国体育旅游“十佳”精品项目,国家体育旅游精品项目达8个、长三角体育旅游精品项目9个。不断丰富美丽乡村系列赛事内容和体验,美丽乡村定向赛7条线路累计打卡15万人次,房车露营、金陵风筝会等系列活动受到市民广泛关注。二是推进体商深度融合。对全市76家3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商业综合体现有体育业态经营情况、项目需求以及招商资源情况进行摸底调查,为28家较大规模的商业综合体对接引进体育业态商户,新增省级体育服务综合体3家,累计达10家。利用商业街区、商业中心人流聚合效应,举办5场街头足球赛、街头篮球赛等街头赛事,激发流量经济。三是推进体卫深度融合。探索建立体育和卫生健康等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运动促进健康模式,积极推进市级体育医院建设,建成8个运动促进健康中心(站、点)试点单位,加快开发运动处方库。四是推进体科深度融合。市政府与东南大学、华为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共建运动健康研究院;打造智慧体育服务生态圈,做大做强“宁体汇”服务平台,219家健身场馆上线提供53个健身休闲项目;推进智慧健身房建设,推动体育场馆数字化改造,让健身消费更便捷、更智慧、更安全。

  四、注重产业政策创新,优化体育消费环境。一是完善产业政策体系。修订出台体育产业引导资金管理办法、社会力量办赛资助办法、高水平体育俱乐部奖励办法等扶持政策,支持社会力量投资重点体育产业项目、参与建设体育设施、引进高品质国际商业性体育赛事、举办自主IP赛事。二是规范体育消费市场。成立南京健身企业联盟,加强行业自律,推广使用《南京市体育健身行业预付式消费服务合同示范文本》,开展预付卡纸质备案工作,备案企业365家、预收资金1.15亿元。紧贴市场需求,建立健身教练、救生员等9个项目10个职业技能鉴定基地,定期开展职业技能再培训和技能测评。三是健全服务闭环机制。定期推荐体育企业参加书记、市长早餐会,所提意见建议和困难诉求纳入全市“企业家服务日”服务议程,市各有关部门实行首办负责、有呼必应,市委办公厅督查督办限期反馈。建立政企沟通联系点26家,全年走访企业百余次,为企业提供精准服务。

  南京市将在省体育局的大力支持和关心指导下,全力推进落实各项试点任务,确保创成首批国家体育消费示范城市。


[暂无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