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抓机遇 创新模式 推动体育场馆运营管理高质量发展》江苏省体育产业集团

发布时间:2020-10-26 11:06浏览次数:

  体育场馆运营管理一直是世界难题,是我国体育改革的重点问题,也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新世纪以来,我国体育设施发展迅速,体育设施总量从2004年的85万个,增长到2019年的316.2万个。这些体育场地为全民健身事业和体育产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着运营不佳﹑利用率不高、持续发展动力不足等问题。破解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创新运营模式,提升服务品质,不断满足群众多样化的体育消费需求,推动场馆运营高质量发展。江苏省体育产业集团,是江苏省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经营主体。在体育场馆运营层面,承担着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在公共体育服务层面,承担着公益性体育服务的职能。今天,我代表苏体产业集团,就体育场馆的运营管理,简短的分享我们的经验和思考。

  总体而言,中国体育场馆运营利好叠加,正迎来崭新的发展机遇。

  一是国家政策持续支持。党的十九大作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的部署。十八大以来,国家陆续出台了《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对推进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提升使用效率,提升运营管理质量给出了政策指引。

  最近,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发展群众体育的意见》,专门对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二是全民健身健康意识普遍增强。全民健身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尤其是新冠疫情以来,群众参与健身、增强体质的需求日益增长。后疫情时代,公众的健康意识将进一步提高,运动健身逐渐成为生活常态,体育运动的场景、形态和影响力将更加丰富、多元。

  三是居民消费水平、消费结构的提升。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居民收入逐年增长,消费结构持续改善。非物质消费、体验式消费持续增长,体育消费占比将持续提升。

  从竞技体育到全民健身,从传统场馆到体育综合体,江苏省体育产业集团在场馆运营领域积淀了丰富的经验,始终坚持模式创新,持续推动体育场馆服务转型升级。

  场馆运营体制机制改革,是场馆领域多年来的重点、难点。通过持续探索,苏体形成了成熟的场馆运营体系,结合项目的特点、困难与发展目标,形成了委托运营(如六合全民健身中心)、管理输出(如宿迁奥体中心、泰州医药高新区体育文创中心)、合作运营(如盐城盐龙体育公园)、PPP(人扬州南部体育公园、姜堰文体中心)四种成熟模式。在上述实践中,逐步探索出体育场馆服务转型升级的可行路径:

  一是转变运营观念,创新运营模式。体育场馆的良好运营,需要赛事、演出、培训、招商等系列资源的持续支撑。当前对运营主体的要求,正从单馆管理转向资源支撑。专业场馆运营服务,是成熟运营体系和资源整合能力的集成。苏体已完成由“单一主体、多重运营”向“多重主体、专业运营”的转变,实现了场馆运营体系与业态资源的整合与复制。

  二是优化场馆功能,创新场馆业态。奥体中心等大型场馆的赛后利用,要结合区位条件和需求,统筹规划、科学改造,实现赛时与平时的运营兼顾。以全民健身功能为主的场馆设施,要在有限空间内实现多项运动、多类功能、多业态、长消费链。当前和未来的场馆运营,要在业态跨界上下功夫,以体为主,文教商旅多业态交融,有主题、有消费、有人气,将传统运动场馆,转变为多人群、多业态的体验式消费场所,形成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是引入科技手段,提高运营效率和效益。“互联网+”战略和大数据的推广和应用,为科学、高效运营场馆提供了技术支撑,总体实现了减少运维人员,节能降耗,优化消费体验。同时,对苏体这类专业场馆运营商而言,实现了场馆管理系统的互通,会员平台的搭建,实现了线下客流的线上转化与运维,为场馆消费延伸搭建了平台。

  四是顺应发展潮流,提升服务品质。有效提升体育场馆的服务质量,必须从服务特色方面入手。运动的场地规格是相同的,但服务是有阶梯的。比如,公益性场地服务,保障设施完好和开放率。大型竞赛表演,高度专业化、模块化。VIP俱乐部,硬件设施升级,提供更衣室、休息室、赛事大屏等;服务升级,包含入场式、裁判员、摄像录像、运动餐饮、球队聚会、装备寄存与护理、主场定制、帮找对手等全菜单服务。持续提升消费者的体验感,提升消费者对场馆服务的黏性、忠诚度,在运动社群中形成场馆的品牌影响力,继而实现特定人群广告赞助等衍生价值。

  当前,场馆运营还面临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场馆建设投入和效益产出的极端不平衡性,影响社会资本的投入;二是用地、规划对体育项目可经营范围和内容的限制,导致设施使用的局限性;三是居民体育消费意识仍有待提升;四是场馆冠名、广告资源开发不充分;五是赛事活动转播收益开发不足等。

  江苏省体育产业集团作为全省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平台、体育产业孵化平台和投融资平台,将继续抢抓机遇,坚持改革创新,做优做强苏体品牌,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为体育强省、健康江苏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暂无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