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转变发展方式 强化体系建设 筑牢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基础

发布时间:2018-02-06 09:17浏览次数:

徐州市体育局

(2018年2月6日)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如逆水行舟,一篙不可放缓,滴水穿石,一滴不可懈怠。越是深入推进,越要锲而不舍,越到百尺竿头,越要奋发进取,为提高青少年体育培养效益,我市秉承“高定位、长周期、重输送、紧跟踪,多渠道培养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的指导思想,总结经验、补齐短板、创新思路,不断夯实筑牢我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基础。

  一、强化体系建设,夯实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基础

  一是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在总结已有经验基础上,结合基地创建,开发完成了教练员电子教案系统,实现对教练员各项训练计划及总结的规范管理工作平台,切实提升我市青少年训练的信息化、数据化管理水平。

  二是实施教练员培养计划。积极借鉴国家体育总局、省体育局开展训练理论与实践创新的成功经验,启动“青蓝工程”项目带头人培养计划,通过业绩考察、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确定项目带头人;通过课程订制、集中培训等有针对性的培养,使项目带头人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带动项目教练团队整体发展;开展有奖征文、专题培训、教案展评、公开课评比等活动,培养教练员的综合能力,鼓励教练员积极探索运动训练的新理念、新技术和新方法,使教练员在“肯学肯干”的基础上,向“想得全、说得清、做的细、写得好”的方向努力。

  三是加深体教融合。市体育局、市教育局联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体教结合工作加快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意见》《教体结合工作实施意见》等系列文件,明确对运动员文化学习保障的政策支持;同时,为建立健全运动员文化教育政策体系与长效机制,形成关于运动员学籍等相关问题的合作备忘录,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妥善解决运动员学训矛盾。进行校园足球示范基地的创建评比,不断摸索体教结合新思路,为青少年体育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四是多元化青训模式。积极探索青少年训练多元化发展,优化资源配置,结合学校“一校一品”建设,扩大市队校办规模,深化合作内涵,推动项目文化进校园,拓宽运动员升学渠道与梯队衔接。鼓励社会力量开展青少年训练,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开展皮划艇、轮滑项目青少年训练;与十四所足球特色学校签订了《徐州市足球示范基地协议》。

  五是规范市级竞赛体系。巩固强化青少年三级训练网络、全面对接学校、充分动员社会力量,对市级竞赛各单项竞赛进行承办权招标,实现权利向下转移、资源向外开放,通过强化监督、细化要求、量化考核、优化服务,提升市级竞赛办赛水准。全年开展20个大项比赛,6000余人次参与其中,各项赛事程序严谨、协调有序、反响热烈,有效调动了社会各界参与体育的积极性,取得良好的社会效应;在规范办赛的同时,推动青少年市级竞赛提档升级,将“市长杯”校园足球联赛、轮滑比赛等赛事打造成为高标准、接地气、广受赞誉的赛事品牌,带动青少年体育活动蓬勃开展。

  六是强化科研保障。通过对运动员进行FMS评测、科学选材测试以及体能训练,做好机能评定、检测监控、技术分析、营养强化等科研保障,跟踪了解重点运动员,最大化发挥科研服务保障作用。对全市20余个项目、5462名运动员实施全过程生化指标监控,为2000余人次进行身体形态测试及生化测试。2017年,我市共注册运动员2721人,为19届省运会参赛奠定良好基础。

  二、创新发展模式,合作共建画出最大同心圆

  一是推动市政府与南京体育学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通过与南京体育学院全面合作,借助南京体育学院在训练、教学、科研等方面的优势,不断深化联合培养优秀运动员机制,为高水平后备人才的培养和输送创造有力支撑,优势互补、共创共赢。

  二是努力争取省市联办运动队。通过更精准的政策、更给力的措施,积极争取省队市办、省市校联办运动队,不断拓展我市青少年训练宽度,加深体教结合厚度,实现我市青少年体育人才培养更加协调高效的发展。

  三是积极推广体育文化。充分发挥学校体育的基础作用,挖掘体育与教育部门协同发展优势,为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进行专业指导,有针对性的面向学校教师,开展运动项目专业培训,提高教师的体育文化素养,不断满足广大青少年多层次、多元化的体育需求,为运动员的培养和选拔提供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支持。

  2017年,我市青少年体育训练厚积薄发,5家单位被国家体育总局命名为2017—2020周期“国家级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其中,徐州市体育运动学校被命名为“国家重点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第十三届全国运动会,我市共有127名运动员参加17个大项的角逐,取得12金9银14铜,共计35枚奖牌,创造我市参加全运会最好成绩,游泳、射击、排球、手球、网球等多个项目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阵阵省运战鼓,声声催人奋进!新时代、新起点,我们豪情满怀;新使命、新征程,我们信心百倍。“道固远,笃行可至;事虽巨,坚为必成”,我们将以前瞻性的眼光明确发展定位、以创新的思路开门办好体育、以针对性的举措夯实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发展基础,立足省运会、放眼全运会、展望奥运会,“口言之,身必行之”,我们将在省体育局的关心指导下、在各兄弟单位的支持帮助下,行动起来、精准施策、尽锐出战,用汗水刷新昔日的辉煌,用拼搏为江苏体育强省建设注入磅礴力量!

  IMG_2969_副本.jpg

 

信息来源:徐州市体育局
[暂无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