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中国·徐州国际武术大赛暨“丝路汉风”武术文化周5月24举行
5月11日下午,市体育局、市武术运动协会在“徐州发布”演播厅,对2017第二届中国·徐州国际武术大赛暨“丝路汉风”武术文化周筹备情况进行新闻发布。市政协原副主席、市武协名誉主席曹文泉,市政协常委、市武协主席李跃华,市体育局党委书记王蔚东参加发布会。
发布会上,市体育局党委书记王蔚东对2016第一届中国·徐州国际武术大赛暨“丝路汉风”武术文化周情况进行了简要回顾总结。 2016年,市委、市政府为加快建设徐州国际武术文化名城,向全国、全球弘扬推广徐州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和南秀北雄的城市特质,创办了中国·徐州国际武术大赛暨“丝路汉风”武术文化周。首届活动吸引境内216支代表队,以及印度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美国、法国、尼日利亚等16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名运动员参加,博大精深的汉文化和源远流长的武术文化让国内外友人赞叹不已,奥地利驻华大使艾琳娜、乌克兰驻上海总领事德米特里等国际贵宾,给予了高度评价。世界陈式太极拳传承人、陈家沟陈式太极拳名誉会长陈小旺等9位著名武术家齐聚,共商中华武术发展大计,并联合签名发表《中国武术徐州倡议》,明确指出徐州作为中华武术重镇的历史地位。大赛吸引全球目光,国内外数十家媒体竞相报道活动盛况,形成平面媒体、广播电视、网络等多媒体并举的良好传播氛围。据统计,国内相关原创稿件100多篇,国内各大新闻网站、门户网站转载3000篇。台湾《旺报》对活动进行整版报道。该项赛事被省体育局评为“江苏省十大最具品牌价值体育赛事”。
市政协常委、市武术协会主席李跃华同志就2017第二届中国·徐州国际武术大赛暨“丝路汉风”武术文化周筹办工作进行发布。第二届“淮海控股杯”中国·徐州国际武术大赛将于2017年5月24日至28日,在徐州奥体中心举行。较之去年,今年的比赛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活动规模更大。本届活动的报名工作已于4月25日截止。目前,境外28个国家、境内21个省、市、自治区以及解放军、高校、行业体协共267支代表队,2839人报名参赛;裁判员和工作人员300多人,来徐官员和武术名家30人,总人数约3200人。比赛期间,还将邀请“一带一路”沿线有关国家的驻华大使或领事,来徐出席观摩。
文化气息更浓。本届活动的开幕式表演更加突出徐州独特的文化气息,将汉文化的雄浑与武术的精巧紧密结合,排演了六个节目。第一篇章:欢乐锣鼓。表演单位:徐州市亮点武校。红彤彤的服装与欢快的锣鼓,为国际武术大赛拉开序幕。第二篇章:睢宁落子舞。睢宁落子舞参与了上海世博会开幕式演出。童趣、童谣、戏斗,加上孩子的武功技巧,通过队形变换,伴随着手中的竹板拍打,混合成和谐、欢快的乐曲。第三篇章:烈烈汉风。此团队参加了中宣部来徐开会期间的垫场表演,身穿汉服,舞曲雄浑,透露着纯正的大汉气息。第四篇章:太极武韵。该节目完美融合历史传承下来的陈、杨、孙、吴、武式太极拳,充分展示了刚柔相济的太极特点。第五篇章:新星闪耀。小学生表演,一招一式,中规中矩,展现了徐州武术事业的深厚群众基础和持续发展的雄厚资源。 第六篇章:名家荟萃。国内优秀武术运动员与国际武术爱好者共同演出,展示中华武术的精湛技艺和无穷魅力。
活动内容更精。本届武术文化周活动共有三项内容,相比去年显得更加精炼。除了传统武术比赛外,安排了“武术名家走基层”和“中外拳王争霸赛”两项活动。今年来徐的10位武术名家分别是:形意拳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张玉林、心意拳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李洳波、少林五祖拳名家谢建全、红拳传承代表人物邵智勇、梅花桩拳传人韩建中、北京大学武术研究中心主任李士信、太极拳传人陈龙骧、峨眉武学名家吴信良、太极名家李剑方、武氏太极拳第五代传人翟维传。在徐期间,他们将走进企业、高校、部队等,诠释武术传承源流,探讨徐州国家武术文化名城建设路径。中外拳王争霸赛将于5月27日晚在江苏师范大学体育馆具行,赛事邀请了澳大利亚、南非、泰国、韩国等八个国家的优秀搏击选手参加。
便民服务更实。一是免费发放门票。为方便市民前往奥体中心观看国际武术大赛,将在徐州市体育局、徐州市奥体中心综合馆定时、定量发放入场门票,感兴趣的市民凭身份证领票。二是增加公交班次。协调公交公司,赛会时间增加97路、206路公交班次,并根据观众需要增添市区前往奥体中心班车。三是全程网络直播。中国电信徐州分公司将对比赛进行网络全程直播,为无法到达现场的全国武术爱好者提供实时观摩机会。
李跃华在发布中还提到,近年来,徐州市围绕国际武术文化名城建设,致力于品牌赛事打造、活动内容丰富、武术文化挖潜等工作,推动徐州武术迅速发展。自1992年徐州沛县建成全国第一批武术之乡后,我市又于2014年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全国第二家地市级武术之乡和国家段位制考培基地,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
一是领导重视。2011年,国际奥委会第一副主席、世界武术联合会主席、时任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于再清先生莅临调研,鼓励徐州加快发展武术事业。2012年7月,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加快发展武术事业努力打造国际武术文化名城的意见》,成立由分管市长挂帅的武术事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顺利建成全国武术之乡后,市政府连续将“加快建设国际武术文化名城”写进《政府工作报告》。
二是各界支持。武术深深植入徐州文化的血脉,是徐州市民最为喜爱的运动,也是社会各界热心襄助的事业。连续多年在徐举办的全国武术大赛,得到淮海控股集团等企业数百万元的赞助,本届比赛又得到淮海控股集团的冠名支持;广达铁路集团为市武协无偿提供办公场所、修建演武大厅。在实施“武术六进”过程中,得到广大企事业单位、社区居民和学校师生的热烈响应。
三是传承不断。对徐州武术遗产进行系统发掘和整理,建立了徐州武术文化遗产档案,编撰出版了《彭城武林》等专著,积极实施传统武术传承人制度。彭祖导引养生术、铜山徐式北派少林拳、沛县武术、丰县六步架大洪拳、丰县八极拳、徐州八卦太极拳等6个拳种,先后跻身市、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今年,我们还将对源起和在徐广泛流传的37个拳种及代表人物进行系统整理,编撰成书。
四是基础扎实。全市共有各类武术馆(校)400余所、辅导站点达1600余处,武术教练、拳师、段位指导员1141人,社会体育指导员2272人,晋段高层次人才超过7000人。各县(市、区)均成立武术协会,30%的镇(街道)有武术俱乐部,市武术协会注册会员拥有个人会员12000余人、单位会员77个。多半学校将武术列入体育必修课目,从事武术运动的青少年队伍逐步壮大、训练水平不断提高。
五是活动频繁。自2012年以来连续三年承办全国传统武术比赛暨全国农民武术比赛,每年都有3000左右武林高手参加;还成功承办了全国太极拳公开赛、中国武术阶段位制国考大赛、全国首届传统武术精英赛、第十三届全国武术之乡比赛等。徐州武术观摩交流大会连续举办6年,吸引了苏鲁豫皖乃至全国各地武术爱好者前来交流,初步形成区域性品牌赛事。利用全民健身日和节假日举行武术展示和免费教授,扩大武术健身人群,渲染武术文化氛围。
六是成绩突出。组织武术名家参加世界传统武术锦标赛、世界太极拳锦标赛等国际大赛,先后73人110次获世界冠军。2010年以来代表江苏省参加世界传统武术锦标赛,连续三届获全国组金牌、奖牌总数冠军。在2012年至2014年全国传统武术比赛中,徐州运动员共获得金牌933枚,占大赛金牌总数的42%。2014年7月、2015年9月、2016年8月,连续三年蝉联全国武术之乡比赛团体总分第一。2014年8月份代表江苏参加全国第一届武术运动大会,位居传统武术金牌榜首位。今年还将代表江苏省组队参加第十三届全国运动会,目前预赛成绩非常优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