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全国青少年柔道夏令营在泰州开营

发布时间:2016-07-29 17:51浏览次数:


  日前,由泰州市体育局承办的2016全国青少年柔道夏令营在泰州靖江市顺利开营。这也是继去年成功举办首届青运会柔道预赛后,泰州又一次举办的全国性柔道盛会,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近300名运动员、教练员前来参加,共同交流经验、切磋技艺、增进感情。
  据悉,此次夏令营期间,还将同步举行全国柔道项目少年精英训练营和全国少年柔道锦标赛等多项全国性高水平柔道赛事和活动。
  笑对昨天 泰州柔道从无到有、成绩斐然
  作为泰州市竞技体育的王牌,泰州柔道队成立的20年里,成绩斐然:先后培养出于锦、李茂鉴、吴志强等一大批优秀运动员。其中,于锦获得2007武术散打世界杯冠军,成为地级泰州市自1997年成立以来首个世界冠军;李茂鉴曾获2013全国运动会柔道亚军;吴志强曾获2014南京青奥会季军、2015首届全国青年运动会冠军。在2016年的江苏省柔道锦标赛上,泰州柔道队共获得了6金8银3铜的好成绩,团体总分连续多年列全省前茅。
  泰州市体校柔道项目两次被命名为省级柔道训练基地。去年,市体育局、医药高新区科教局着眼于“扩大优势项目影响,厚植传统运动基础”,共同谋划合作成立的泰州市柔道学校落户省泰中附中明珠校区,成为全国首家柔道体校。作为全国首家专项运动体育学校,市柔道体校现已承担全市培训柔道专业人才储备和国际国内柔道交流的职责,正努力打造国家级柔道专业培训基地。目前,柔道体校正瞄准“251”目标,不断扩大规模,提升管理,扩大影响,即常年训练人数在200人左右,每年外来训练人数500人次,参加省级竞赛适龄运动员100人左右,努力为国家柔道事业发展奉献自己的辛劳。
  把握今天 泰州柔道体教结合、蹄疾步稳
  万丈高楼平地起。广泛的群众基础是竞技项目发展的重要基石,良好的运动心理素质是竞技项目中取胜的重要因素,如今,泰州柔道事业已取得了初步成绩、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除了继续提高训练水平、赢得荣誉外,泰州柔道把越来越多的精力放在进一步夯实柔道运动项目基础、扩大柔道项目社会知晓度、促进运动员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上。为此,泰州体育局与教育部门积极沟通,广泛开展柔道体教结合。由省泰中等重点中学提供优质师资力量,市体校选派专业优秀教练员,将师资力量的有效进行整合,积极探索符合柔道运动项目发展规律的先进教学管理模式,逐步扩大办学规模。另外,努力提高教练员教学水平。先后选派优秀教练员、运动员到日本等柔道发达国家学习、比赛、交流,提升教练员水平。此外,还通过邀请专家授课,外出交流学习,参加各级各类竞赛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教练员综合素质。加强运动员诚信体系教育,利用科研所加强对运动员的医务监督,严把兴奋剂关,杜绝弄虚作假的行为,并定期进行生理、生化指标采集、检测,指导运动队科学训练、营养恢复等。
  放眼明天 泰州柔道厉兵秣马、心存高远
  二十年含辛茹苦,泰州柔道收获的不仅是成绩,无论是金牌奖牌,还是人才、管理;更多的则是信心、勇气、责任和担当。在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当下,泰州的柔道正努力成为泰州体育践行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在基层实践的排头兵和开路先锋。对于未来的柔道发展,泰州体育人有着更长远的打算:发挥传统优势运动项目的品牌效应,在不断提升竞技运动水平的同时,努力尝试传统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新型互动关系,通过不断努力真正实现二者的有效衔接与良性互动。一方面,不断扩大传统优势运动项目的品牌影响力,吸引更多的社会关注和社会参与,进一步夯实竞技体育基础。努力探索诸如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模式,引入协会、俱乐部等社会力量参与到柔道赛事活动中来,让柔道运动的发展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本的支持,社会力量的介入和社会大众的关注,从而为柔道运动发展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积极有序扩大竞技体育“明星”效应,吸引更多的孩子们关注柔道、喜爱柔道、参与柔道训练,从而通过不断厚植柔道青少年基础,能够为柔道运动项目提供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让柔道这样小众的运动方式进入到全民健身领域,从而拥有更为广阔的生存与发展空间。另一方面,通过竞技体育的发展反哺全民健身不断“提档升级”。不断创造泰州柔道项目在竞技体育运动中新的辉煌,通过名人效应带动、人才优势推动,进一步增强广大市民对这类体育运动的热爱和关注,同时,随着更多优秀柔道运动员退役后“进学校、进企业”、“开场馆、办培训”,助推柔道这样一个原本的小众运动项目逐步成为“大众体育消费”的“选项”,并不断提升水平、提升能力、提高档次,从而培育适合柔道项目普及和扎根的土壤。随着泰州市体育局《关于联办市优秀运动队的管理办法》的出台实施,泰州将进一步推动柔道项目进校园,实施市队县办、市队校办,多渠道开展柔道项目训练,提高训练水平,紧跟竞技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泰州体育国际化的脚步,不断改善训练条件,积极创建国家级柔道训练中心,打造出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具有影响的柔道训练基地。

作者:泰州市体育局
信息来源:泰州市体育局
[暂无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