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定位 精准发力 全力推进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

发布时间:2016-01-21 14:59浏览次数:

  近年来,在省体育局和盐城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我局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秉承“体育为民”理念,立足盐城市情实际,积极协调统筹各方力量,全力推进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到体育带来的健康快乐与幸福。
  一、针对盐城实际,认清自身查不足
  推进建设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之初,我局曾面临着诸多困难与障碍。一是思想不重视。盐城人自古崇文重教,但不尚武。不仅普通群众对体育工作不太重视,有些地区和部门负责人也将体育工作放到可有可无的位置,都很重视经济建设,引导群众健身意识不强,甚至将全民健身视为群众的个体行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很难列入政府议题。二是财力不丰裕。近年来盐城经济虽得到较快发展,但还未脱离经济欠发达地区行列,仍属吃饭型财政,公共财力对体育事业不可能完全兜底,经费使用上仍捉襟见肘。三是设施不完善。由于历史基础较差,较长时间来,全市运动场地少、体育设施少,尤其广大农村地区更成体育设施的沙漠。仅有的一点体育设施也绝大部分在学校、企事业单位,真正供老百姓健身的公共场地设施严重不足。另一方面,盐城又是全省面积第一、人口第二的地级市,人均设施、人均场地面积更显短缺。四是人员不充足。我市县级体育与教育合署,一般由教育局长兼体育局长,明确一位分管体育工作的副局长(同时更多精力分管教育方面事宜),体卫艺科一人具体做事,群众戏称“一个半人体育局”。镇级体育更是彻底边缘化,各地分别由文化、教育、工会、人武等条线人员临时代理。五是工作不积极。因为上述诸方面因素,面对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这一硬仗,体育系统内一些干部员工未战先怯,主观上产生畏难情绪,缺乏担当意识,不敢接受建设任务。
  二、对照服务体系,精准发力定措施
  面对困难,我们迎头而上不回避,紧紧抓住省政府在全省建设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区的难得机遇,充分运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从盐城市情和群众需求两个实际出发,对症下药、精准发力。
  一是统一思想认识。省政府文件下发后,我局第一时间向市政府专题汇报并得到市政府的鼎力支持,成立以市政府分管市长任组长的推进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工作领导机构。市政府还多次召开专门会议,统一各级干部的思想认识,使大家充分认识到体育在提高人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动员全市上下积极参与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工作。
  二是加大宣传引导。工作中,我局一方面“借灶做饭”,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市民信箱和互联网络等大众传媒,大力宣传各地推进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新思路、新探索、新业绩。另一方面,“自创平台”,于2012年创办了内部刊物《体育 健身 健康》杂志,至今已编印16期,向社会各界免费发放6万多册。2013年起又利用城市社区“10分钟体育健身圈”中的电子地图服务平台,为城乡居民免费提供及时便捷的体育资讯服务。通过立体式、全方位的宣传引导,广大群众通晓“全面达小康、首先要健康”,体育是“建设新盐城、发展上台阶”的核心内涵,推进公共体育服务体系能为建设创业开放生态幸福厚德的美丽盐城增添动力、凝聚力量。
  三是提供经费保障。一方面,我们成功争取到政府公共财力的支持。各级政府每年都将全民健身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并随财政收入的增长逐年加大体育事业公共财政经费投入,对重大体育项目还另设引导资金、专项补助等。另一方面,认真用好体育彩票公益金。在财政部门的指导与监管下,我们精心做好每年的公益金预算,切实做到专款专用,并联合财政部门不定期对县级使用情况进行检查,保证各地公益金全部、足额用于体育事业,有力保障了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建设。第三,设法引入社会资金的助推。我们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对体育设施、体育赛事等积极引入社会资本的进入。近两年我市自主打造的品牌赛事——中国盐城沿海湿地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共耗资近2000万元,所有资金均通过市场化方式筹集,未动用财政一分经费。
  四是完善体育设施。针对我市体育设施历史性欠帐较多的实际,近年我市在省体育局的大力支持下,全力加大体育设施建设。目前大市区和各县(市、区)均建有全民健身中心,完成90%的县级“新四个一”工程,全市共建有39条、总长超439公里的健身步道(自行车道),城市社区“10分钟体育健身圈”实现全覆盖,所有新建住宅小区都有体育公建配套。同时,按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一体化的要求,近年来,在全市农村地区建成1802个农民体育健身点与“村村有体育健身工程”、1500个小篮球板工程、138个乡镇体育活动中心、441个健身工程。目前全市共有健身路径2600多套,初步形成市、县、镇(街道)、村(社区)四级基本公共体育设施,方便更多的群众享受到体育带来的健康和幸福。
  五是壮大人员力量。针对体育系统自身人员不足的实际,近年来,我局充分发挥体育社团联系政府与群众的桥梁与纽带功能,将体育社团打造成开展体育活动的主力军。先后出台了《盐城市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体育服务暂行办法》、《市属体育社会组织服务全民健身实施办法》等规范性文件,通过购买公共服务,在活动开展、场地租赁等方面给予体育社团实质性支持,全力引导、扶持、鼓励体育社团的发展与壮大,有效促进了体育社团实体化、规范化、社会化进程。同时切实抓好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初步形成在政府引导下,以社会体育指导员为点,以体育社团为线、以晨晚练健身点为面的点线面相结合的群众体育组织网络。目前全市共有各类体育社团451个、会员注册数近4万,各类晨晚练健身点4239个,社会体育指导员约2.3万人。
  六是开展体育活动。近年来,我局以各体育社团为主力,汇集社会各方面力量,以体育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军营、进机关为抓手,在全市常态化开展丰富多彩的全民健身活动,做到了大型赛事月月开展、中型活动周周举办、健身活动天天进行,使不同年龄层次、不同身体状况、不同工作职业的人都能找到喜爱并积极参与的健身项目,快乐了百姓、凝聚了民心、和谐了社会。同时结合湿地文化、海盐文化、铁军文化的禀赋,采取一县(市、区)一政策的方法,努力打造富有盐城文化底蕴的特色活动品牌,中国盐城沿海湿地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全国沿海城市业余羽毛球精英赛等自主品牌赛事已形成较大影响力。
  三、实施“三个纳入”,强力推进促发展
  为保证上述举措不成空谈、落到实处,真正普惠民众、和谐社会。我们采取了“三纳入”:
  一是纳入党委政府重点工作。在我局的争取努力下,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极大支持,重大体育设施、重要体育赛事每年都作为重要内容进入市委全会报告、市政府工作报告,列入为民办实事、八大类重点工作等范围。市委主要负责人每年全程关注中国盐城沿海湿地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健身步道已连续三年作为市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体育休闲公园今年更成为市政府主要负责人直接抓的重点项目,目前已制定出现有各城市公园的具体嵌入式改建方案,正全力予以推进。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每月、每季度都对各项目进展情况进行督查通报,及时排查、协调、解决问题和矛盾。
  二是纳入人大政协重点事项。近年来,市人大、市政协围绕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每年都分专题、专项进行督查、调研,每次都形成督查通报、调研报告报市委市政府,发全市各地各部门。每年“两会”,公共体育服务体系都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重要参政议政话题,形成关注、推进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的共识。
  三是纳入年度考核重点范畴。在盐城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每年都将体育工作纳入全市民生幸福和社会事业工作考核范畴,去年还将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作为体育工作的最主要内容、占最大的分值。人均体育设施面积在全省排位进退情况,更被市委市政府作为综合考核时的 “一票否决”内容。
  在省体育局的关心支持下,去年盐城虽成功实现市、县两级全部创建成省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区,但我们深知,相比兄弟市,我们的工作还有许多不足;相较党委政府和广大群众的期待,我们的工作还有较大差距。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抓住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机遇,进一步巩固示范区创建成果,进一步提升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水平,为体育强省建设作出新贡献!

信息来源:盐城市体育局
[暂无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