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市积极谋划发展思路加快体育强市创建步伐
发布时间:2011-03-15 09:48浏览次数:
2月25日,盐城市政府召开全市体育工作会议,回顾总结“十一五”期间体育工作情况,全面部署“十二五” 期间及2011年体育强市建设各项任务。“十二五”期间,盐城市突出五个方面,科学谋划今后一段时期体育事业发展的思路。一是突出进位争先,加快建设体育强市。研究制定进位争先的目标任务、具体措施、工作责任和时序安排,确保一年夯基础,二年大跨越、三年登台阶,五年全面实现体育强县目标。二是突出以人为本,完善体育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基层组织服务体系,以农村和基层为重点,建立健全全民健身组织机构。按照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切实抓好“三边”工程、三下乡、四进社区等活动,努力打造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体育活动品牌。积极发展群体性、社会性体育组织,动员和吸引社会力量参与体育赛事,兴办健身运动实体,加快体育市场化进程。三是突出基础建设,促进体育服务均等化。各地将体育设施建设规划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和城市建设规划,抓紧启动规划编制工作。把体育设施建设纳入政府重点工程和为民办实事项目,扎实推进基层体育设施提档升级工程、城市社区“10分钟体育健身圈”和“新四个一”等建设。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体育设施运营管理,通过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实行自主经营、自我管理、自负盈亏。四是突出人才建设,提升竞技体育水平。充分发挥各级各类体校在青少年训练中的龙头和骨干作用,积极探索以竞技体育为主体的多元化发展路子。积极构建以基础教育阶段为重点,以后备人才基地为骨干,以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特色学校为基础,适应竞技体育发展需求的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合理调整项目布局,加大优势和重点项目投入力度,制定潜优势项目具体措施,提高整体实力水平。五是突出转变发展方式,大力发展体育产业。充分发挥市场对体育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鼓励和支持社会资金参与发展体育组织、举办体育活动、建设体育设施等。优先发展体育彩票业、体育竞赛表演业、体育健身娱乐业等本体产业,着力培育体育支柱产业。完善体育产业政策,引导、支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体育产业的开发和投入。2011年重点抓好三项重点工作:一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开工建设东台全民健身中心、大丰奥体中心和射阳、建湖、滨海体育中心等一批县(市、区)大型体育设施,年内竣工城南体育中心、大丰全民健身综合楼和建湖体育馆、体育场。对基层体育场地设施提档升级工程和城市社区“10分钟体育健身圈”组织调研,尽快制定工作方案,重点加强体育公园等城乡体育景观建设。启动实施公共体育设施社会化服务试点工作,积极探索企事业单位体育设施面向社会开放的组织形式。二是启动实施体育强市创建活动。围绕2011为创建启动年、明年为推进年、2013年为攻坚年、2014年为完成年、2015年为巩固提升年,市体育局研究制定创建活动的总体方案、时序安排和推进措施,6月底前出台相关文件。各地根据省考核结果和体育强县标准,重点针对业余训练、体育竞赛和综合因素等薄弱环节,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市体育部门定期组织专项督查、现场观摩和交流汇报,定期向地方政府通报创建情况。三是加强体育品牌建设。推进体育与文化融合,依托民俗文化,打造文化体育品牌,力争村村有项目、镇镇有重点、县县有特色。发挥校体合一优势,打造校园体育品牌,依托全国首批44个校园足球布局城市的平台,努力将其打造成盐城体育事业名片。通过市场化手段,努力将保龄球和高尔夫球分别打造成国际级和国家级品牌赛事。
作者:盐城市体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