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体育局关于加大苏北体育帮扶力度推动区域共同发展的意见》的政策解读

发布时间:2008-11-07 10:25浏览次数: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以及省委十一届三次、四次会议精神,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体育强省,努力实现江苏“两个率先”的战略目标,根据《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苏北振兴的意见》(苏发【2005】10号)以及省政府办公厅批转省体育局《关于深入推进体育强省建设的意见》(苏政办发【2007】17号)要求,结合苏北体育发展的实际情况,江苏省体育局出台了《省体育局关于加大苏北体育帮扶力度推动区域共同发展的意见》。(苏体经【2008】83号)


  1、为什么要出台省体育局关于加大苏北体育帮扶力度推动区域共同发展的意见》(以下用意见简称)?
  答:推进区域共同发展是省委省政府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也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体育事业是社会事业的重要内容,在推进小康社会和和谐社会建设中发挥独特的功能和作用。
  近年来,我省体育工作取得快速发展,但南北体育发展不协调的矛盾却日益突出。目前,苏北体育发展的基础还比较薄弱,与苏南体育发展的差距明显且仍在扩大。加快苏北体育发展关系到体育强省目标的如期实现,关系到我省“两个率先”进程的顺利推进,是摆在全省体育人面前的一项十分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在今年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省体育局把推进区域体育协调发展作为一项重要课题摆上了日程,在多次沟通、交流并奔赴苏北相关市县调研的基础上出台了该《意见》。


  2、《意见》的指导思想和目标各是什么?
  答: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区域共同发展战略,紧紧围绕建设体育强省目标,坚持科学发展、区域分类指导原则,促进苏北体育加快发展,迎头赶上。
  该意见与体育强省的目标是一致的,即到2010年,全省总体上达到体育强省的各项目标,苏北有条件的市、县(市、区)基本建成体育强市、体育强县。


  3、《意见》提出的帮扶措施主要有哪些?
  答:包括政策引导、资金扶持、实物捐赠、人才培养、南北结对挂钩等多种途径。
  其中涵盖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体育设施建设、体育彩票以及体育人才队伍建设等多方面,其根本目的是以满足苏北城乡群众健身需求为根本出发点,进一步完善全面健身体系,争取让更多的人享有基本的体育公共服务。


  4、在支持群众体育、北体育运动训练方面各有哪些措施?
  答:一是统筹整合体育资源,加大对苏北地区体育设施建设扶持力度。做好苏北地区国家级全民健身中心的申报命名工作,帮助各县推进乡镇体育中心建设,全力配合各地做好全民健身设施建设工程、国民体质监测工程的实施工作。二是对苏北申办部分体育赛事免收申办费。三是对苏北创建青少年体育健身俱乐部和国家青少年户外营地的给予优先帮助支持。四是向苏北部分贫困小学赠送体育活动器材,另外对老年人健身场地建设实施经费倾斜。
  在体育运动训练方面,主要是在省级体育比赛的承办、运动员参赛、训练科研器材、青少年奥林匹克体育俱乐部、传统项目学校建设以及运动员退役、上学等方面给予一系列的优先和优惠政策。


  5、苏北基层体育设施完成情况怎么样,对苏北基层体育设施建设方面有哪些帮扶措施?
  答:从我省县级体育设施“新四个一”工程开展情况来看,苏南的完成情况明显好于苏北,苏北仅有7个县基本完成该目标,且在场馆的综合利用和运营方面还不完善,这将直接关系到2010年体育强省目标的实现,必须大力推进。
  一方面是在工程建设的前期论证和体育工艺标准方面提供免费咨询服务,另一方面与财政部门沟通争取在补助标准方面进一步突破。


  6、体育产业对体育工作的发展有什么作用,苏北体育产业发展的现状如何,对苏北体育产业发展有哪些帮扶措施?
  答:体育产业与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一起并称体育事业的“三驾马车”,是体育事业中“为国争利”的产业,在拉动内需、扩大就业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是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目前,苏北体育产业发展总体上比较缓慢,发展基础比较薄弱,缺乏有影响力的赛事和品牌。
  在对苏北体育产业发展帮扶措施上,一是在赛事的承办,从办赛资金和器材等方面给予帮助。二是支持苏北打造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引导省内外企业到苏北投资体育产业,积极促进苏南与苏北场馆之间的合作。三是支持苏北体育彩票发行工作,在销售布点、站点建设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在营销宣传和培训上给予适当补助。


  7、在苏北体育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有哪些帮扶政策?
  答:主要是加大对苏北教练人员、训练管理人员、产业经营人员、行政管理人的培训帮扶力度。安排优秀人才赴苏北执教,在培训方面适当减免培训费,对竞赛管理干部队伍给予帮助指导,提高办赛组织水平和市场开发能力。


  8、今后如何完善南北结对帮扶机制?
  答:主要是依托苏南的相关市与苏北对口挂钩市的紧密合作关系,在业余训练、人才培养、市场开发等方面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和合作。


  9、如何保障该《意见》的落实?
  答:要加强组织领导,吃透意见精神,同时要求各地、各部门根据本意见制定实施计划,明确重点、细化措施。

 

 

作者:manager
[暂无附件下载]